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说,投资艺术品像是建立一个“财富仓库”,库存品不能产生任何收益,还要付出维护成本,直到有一天,有一个比你更有钱、更喜欢这些库存品的人买下了这个仓库,才产生了投资价值。股票有分红、房产有租金,可以衡量“市盈率”、“收益率”,而艺术品投资靠的是对未来市场趋势的判断,如果它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将上演 “一夜暴富”的神话,如果它一直寂寂无闻,那就是闲说玄宗的“白发宫女”。
所以投资艺术品,首先要考虑的是卖给谁、如何卖?事实上,由于一级市场发育迟缓,交易成本高、透明度低,中国艺术品投资目前唯一的变现渠道是拍卖。那么反过来说,如果你要建立一个“财富仓库”,库存品必须是达到拍卖级的艺术品,而且要建立与正规拍卖大公司的良好关系,否则这个仓库内的存货只有“理论价值”,毫无变现可能,主动的艺术品投资很可能变成被动的艺术品消费。
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艺术品投资这点事”,实际是想提醒中小投资者,在大资本大规模介入的今天,艺术品投资不是一件很好玩的事。艺术品从审美与鉴赏的对象转变为资本逐利的标的物,本身很难说是好是坏,但资本运作有它隐秘的策略与手法,你今天看到的热点很可能是未来的冰点,你今天买到的“地板价”可能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天花板价”,不知资本本性而与鳄共舞,难逃被它吞噬的结局。
因此,对中小投资人,我一直提倡以消费心态做艺术品投资,或购买艺术基金委托专业人士投资。去年年底,上海一家古玩城举办“斗玉会”,颁奖时我与一些获奖者闲聊,发现他们都是上海商报《艺术品投资》周刊的读者,他们有收藏玉器的爱好,但3、4年前系统阅读商报关于玉器投资的文章后,集中收藏工艺美术大师雕琢的和田籽玉,现在手里的藏品成了拍卖行追逐的上品,收益率远高于一般玉器。爱玉、玩玉,把购买玉器当成一种文雅的消费,在这个基础上注意吸收专业知识,市场大势一来,就成了成功的投资者。
另一种方式是艺术基金,如果你没有对艺术品由衷的喜爱,只是希望借由它获得投资收益,委托专业人士比自己误打误撞好得多。因为封闭期3到5年的基金,发起设立时首先就要考虑其退出渠道,专业操盘人对艺术品的认知,和拍卖公司的熟悉程度也都高于一般投资者。去年底,《上海商报》的兄弟刊物《理财周刊》发起成立了鼎艺艺术基金,重点投资于上海知名中年画家的作品,创新点是采取分级基金模式,可选择固定收益率,也可选择风险性收益,基金操盘人也按比例投资,持有期结束时如有亏损,先由操盘人承担亏损。这类有利益平衡机制设计的信托,不一定能保证盈利,但规避了“水很深”的艺术品市场的大部分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