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美术学院、大同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传承:中国大同善化寺壁画重光”展览,已于2012年5月18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层展出,展期至6月17日结束。此展是中央美术学院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系列活动中的一项。
此展体现了中国传统壁画的最新研究成果,作品中的艺术性,学术性,创新性通过在绘制环节中将传统技术现代化,提供文物保护与修复的新思路,尝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新方法得到鲜明呈现。
展览的重要作品《帝释梵天图》,是由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孙景波教授、王颖生教授主笔,带领近30位研究生和本科生,历时四个月,在校内绘制完成的,整幅壁画高5.08米、长39.8米。绘制过程严格地沿用了中国古典壁画的“营造法式”,全部采用矿物质颜料和中国画颜料、调和媒剂、沥粉贴金工艺,设色富丽而不失典雅,博采敦煌、永乐宫、毗卢寺、法海寺等历代杰出壁画的经典造型,荟萃精华,集其大成,体现了我国当代壁画家对中国壁画传统的发掘与再造成果,实现了对古代壁画宏大辉煌气象的接续。
壁画绘制团队的师生们还将在展厅现场绘制《十方佛》(东壁五佛高5.08米,长24米)和《文殊问疾》,让观众获得壁画绘制的直观感受。此次展出的大幅壁画均为山西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补壁”而作。与稍早时间完成的华严寺、灵岩寺壁画直接绘制在墙面上不同,是绘制在特殊处理过的亚麻布上,分上下三层版块拼贴绘制,接缝处误差不超过3毫米。
其他展品还有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传统壁画解析与训练”课程作业,以及孙景波教授临摹的敦煌壁画,复制的湾漳墓室壁画。为大同华严寺、灵岩寺、善化寺绘制的整铺壁画线描全景稿,手绘线描稿。
2009年,由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孙景波、王颖生教授担纲的“关于中国传统壁画保护、修复、绘制理法教学研究的课题”获得了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重大科研课题的立项支持。同年恰逢山西大同市“重振文化名城”的战略转型,根据典籍记载中的图纸,重修复建完成了华严寺的普光明殿、灵岩寺山塘水榭,开启新修大殿近两千平米壁画的再造工程。使这一课题的研究,有了走出教室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机会。这次实践的价值在于它的文化意义,我国历史上魏、晋画家陆探微、顾恺之,唐宋巨匠吴道子、李公麟等著名画家都曾在宫殿、庙堂绘制过大量壁画。虽经历代战乱,多被毁灭,但遗风流韵承传于民间,至宋元未衰。然明清以降,文人画兴,中国传统重彩壁画绘制技法逐渐式微,至上一世纪几近寂灭!此次大同三大寺壁画再造工程历时三年,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先后有150名学生参与绘制,为中国壁画事业培养了一支理法兼备的、高水平的研究和绘制的专业队伍,是对中国壁画传统的继绝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