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中,只要有市场需求,艺术品就必然会以市场价格的方式体现出它的经济价值属性。
艺术家也是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的具体的人,我们毫无理由要求艺术家一方面作为社会经济交往中与其他经济人一样遵照经济规律行事,另一方面又去抹杀艺术家作为经济交往的“产品”的艺术作品的市场属性。这样的逻辑对艺术家是不公平的。如果我们一味地空喊什么“艺术是纯精神的”、“艺术是无价的”,那么你能要求艺术家工作室的房东也因为“艺术是无价的”,所以他的房子也是“无价”的吗?进而,艺术家去市场买菜,也可以要求菜农卖的菜也是“无价”的吗?所以,承认艺术品的商品属性和价值规律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前提。
有人又会搬出一个更为极端的假设:“假设艺术家的基本生活支出根本就不依靠出售作品来获取”,那么在这个前提下,艺术是不是就是“纯粹”的呢?而根据我的个人经验来看,“不以出售作品来生活”的艺术家朋友倒也有几个,但是人的任何社会性活动都是期望得到别人认可的,所以即使是“不以出售作品来生活”的艺术家在期望其作品得到社会认可的过程中,也是会把市场价格作为他的艺术活动社会回报的重要指标来看待的。
更为详细的叙述在我早前的文章《“买得起的艺术”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假设》中已经有了充分的展开,这里只是再补充一个浅显的道理:正是在上述的“艺术品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商品,其价格也必须要符合经济规律”前提下,我认为无论是艺术品的“天价”,还是艺术品的“平价”,都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
先来说说艺术品的“天价”逻辑。这个“天价”的逻辑思路实际上是艺术“无价论”的另一种体现,它也是假设了艺术品是一种超然的纯精神产品,所以其价格上涨到什么程度都不为过。而另一方面,这种不断期待艺术品价格上涨的心态是以经济大环境的“利好”消息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它是把艺术品价格所依附的整体经济环境假设为一种“无菌、真空”、同时又不断利好的状态中。在这种逻辑推演中,不断上涨的价格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到这个市场中,而更多的、持续不断进入的资金又是艺术品价格得以不断上涨的保证。所以,这在本质上是一个循环论证的过程,而这个不断自我循环的逻辑过程又是建立在一个不断传来“利好”消息的假设前提下: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持续繁荣、银行信贷资金持续宽松,等等。但是,实际上呢,这些在现实中都能为现实吗?所以,在现实中,任何一种非“利好”的因素,都会导致这个不符合一般经济规律的“内循环”逻辑破产。这也就是说,艺术品市场不是一个超然的、独立的市场逻辑,那么,它在依附大面的整体经济环境时,也就必须要遵循一般的经济规律。而一般的经济规律是:市场的“变化”状态恰恰是常态,由此,我们可以说,艺术品的“天价”逻辑所依据的一路利好的前提是根本站不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