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人会问,你是画山水,还是花鸟,还是画人物?每当我遇上这个无奈且无聊的问题,我就回答:“什么都画。”
其实,一个非绘画专业的人问这个问题是很正常的,因为,至今,全国各大艺术院校的中国画专业仍然以山水、花鸟、人物进行分科。如果说这种分科在古代有着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到了今天继续如此就显得很可笑了。
任何一门造型艺术,起步时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描写客观对象的形状。虽然一千多年前顾恺之就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要求,但是,从此后中国画在对待形这个问题上都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对形的把握,又是每一个画家不可绕开,也无法绕开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画家不是依靠统一的法则,而是依靠个人的天赋进行观察、体验,凭直觉心摹手追地描绘世界万物。但是这种以有限的生命面对无限的事物的时候,任何一个画家的能量显然是不够的。中国画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经验,采取分类的方法各个击破,渐渐才有了山水、花鸟、人物这些分类,并且总结出了一系列分类的程式化的技法,比如人人皆知的《芥子园画谱》。所以说,这种分类本质上是因为没有能力从形的规律上去解决问题,只能用经验的积累和归类的方法代替对规律的把握。
这个问题之于西方艺术,在文艺复兴的时候寻找出了一个把握形体的基本规律——透视。自从有了透视学之后,西方艺术家根据透视法则,就能够准确自信地画出万物。西方的画家从来不界定自己画什么,法国巴比松画派风景画大师柯罗的人物画也是一流的。其实,不管是山水、花鸟、人物,去除人为的名称,它们本质上都是一个形的存在,用透视的方法,就可以把所有物体的形状准确描绘在平面的纸上。因为中国画没有找到规律性的表达方式,只能达到归类表现的程度,不可能精准表达个体形状。所以,有图式相近的山水画;大同小异的梅兰竹菊;仕女长像都差不多。这种现象与京剧的脸谱是一个理,是经验式表达的极致本领。
林逸鹏水墨作品
现代的中国画家基本上是从院校出来,都接受了西方艺术的系统训练,只要是训练有素的,要画出世间万物都不在话下。所以,只能专画一类的画家,证明他没有接受过严格的训练,或者是没有艺术天赋导致训练无效,寄希望于死磨硬泡某一类。而那些更偏向于某一个物体描绘的,则更是等而下之了。
程式的、分类的表达是历史性的惯性思维,到了现代,中西方艺术已经互相了解、打通、融合,西方艺术的训练方法完全可以为我们解决如何表现万物形状的问题,不存在能否画什么的问题。谁臣服于传统的分类只能证明自身能力的缺陷,而不是专长的优势。继续划分山水、花鸟、人物是一种低能的表现,也是对中国画的一种侮辱。这种划分在现代已经毫无价值,甚至还误导了人们对中国画艺术的现代性理解,把中国画艺术固封在一个古老的判断体系之中,成为中国画很难走向世界艺术前沿的因素之一。
更多内容尽在[爱藏南艺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专栏]
南艺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简介:
南京艺术学院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为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所辖分支机构,主要以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为中心,兼活动、展览策划。旨在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在艺术学院中的推广与普及,同时辐射于社会,利用自身特有的学术优势,形成一个集研究、教学、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
注:本文为南艺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原创,爱藏专栏获得授权发出。本文章观点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其允许,不得擅自转载和翻译。#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