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绘画史的发展历程中,山水画是最能代表民族文化精神的画科而蔚为大观。从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格意义到老子“道法自然”的自然辩证法的启示,从宗炳的“山水以形媚道”到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千百年来的中国山水画史告诉我们:山水画必须以自然为师。谁以自然为师,谁就有可能取得成功。当代山水画,人才辈出,流派纷呈,无论在时空表达的广袤性还是形式表现的的丰富性,均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山水画审美客体的表现范围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青年画家孟鸣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开始了他山水画创作的艺术实践,而且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绘画语言和特色,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我认为孟鸣山水画创作中第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在固定地域拓展山水画审美时空的探索,已成为他的一种意识和行为的自觉。孟鸣是一位睿智的思辨者,面对传统两千年的绘画史,他认真地细致地观察与思考。他从古人成功的范例中,看到了师法自然的创造力,也看到走出自然的失败。或许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李可染、张仃、傅抱石、钱松嵒、赵望云、石鲁、关山月和黎雄才等的旅行写生或对于身边地域的描绘给他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使他深深地领悟到:山水画艺术个性的生成不能离开某些特定地域的审美特征。他没有舍近求远地去寻山访水,而是像历代名家那样立足于他的诞生地的自然景观去钩连古今相通的文脉。他生长在泰山脚下,雄伟的山林、苍茫的野水、宁静的田园、飘荡的云烟,荡漾着他的心胸,启发着他独有的观照和感悟方式;树石云水、夕阳远村,也因之成为有灵性、有魂魄的审美对象,唤起他的精神漫游和创造激情。孟鸣对泰山的体验是深刻的,观察是细微的,表现是主动的,笔墨是鲜活的。他的生命基因中确实有着挥之不去的家乡情结,使他面对“中华第一山”的泰山,出现了“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感觉,使他笔下的山水有景有情有意,清新自然,一山一石、一树一木、一点一线、一笔一墨无不蕴含着画家对故土沁人肺腑的恋情思绪,令人心动。
第二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和传统的笔墨功底给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体现在他的创作实践中,这就是,书骨——重笔墨情趣,强调笔墨的表现性;墨韵——重气韵生动,使其具有审美意味的生命律动;山魂——重意境创造,追求象外之象的大山精神。画家对于审美客体的表达既在于用富有激情的笔墨表现以雄伟、深邃、灵秀著称于世的泰山景观,又在于他从不主观臆断地将传统文人画笔墨纳入他的画面,显示出博奇雄浑、苍凉壮美为基调的笔墨个性和地域风格。
这种风格的形成,大概和他的生活经历与艺术经历有关,也和他的性格有联系。他幼承家学,受身为教授的花鸟画家的父亲孟石先生影响,早年并奠定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功力。孟鸣是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又经过了高等美术院校的素描、色彩、造型的正规训练,使他在迷恋中国画意境之灵动、笔墨之高妙的同时,又感受到西方绘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客观性等特质。宽厚、豪放、爽朗的北方汉子的性格,使他欣赏洒脱自由的绘画表现语言,但他更沉缅于在写实中抒发浪漫情怀。因此,多年来孟鸣一次次走进泰山,不懈地写生,勤奋地探索传统笔墨语言与写实造型的有机结合,使其在审美格调上融为一体。#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