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策展人,出品人,学术主持,特邀批评,是一个展览除了参展人员之外的“四大件”,这五个角色的组合,构成一个正儿八经的艺术展览。展览像布阵,要物尽其才,诡计多端,伺机而动。每一个角色都要经过精心的挑选,方能出奇制胜,夺人城池。如果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就再好不过了。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则非攻心之术不可。策展人、学术主持、特邀批评很重要,这是一个展览功人之心的利器,如果这些角色的扮演者是当下的名流,则力尤甚,因为连名人都是展览的东家了,这展览能不好吗!?
谁来做策展人的问题,大概是不用再讨论了的,能做到都做过了,不能做的也都做过了,既然都这样了,就不用再稀罕了。出品人也用不着考究,给展览出钱那位就是。好像还可以再提一下,出品人,相当于影视片的制片人,这个角色,两三年前还不怎么提,可谓是幕后英雄,可好事做多了,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一个个都星光灿烂的,这幕后英雄也就坐不住了,看来这现今的有钱人,也不用藏着掖着了,真是太平盛世的好气象。特邀批评好像也不用讨论的,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的委员,就是不二人选,如果一个展览有其中的几位出场,行内的人都会觉得这个展览不差,很学术!参展人员脸上也倍儿光彩。
学术主持,有的也称学术支持、理论支持什么的,看着这个名字,好像很有来头。学术都来主持了——学术支持好像更直观,重在支持——,这展览能不深刻吗?能不重要吗?不过,有时候好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充门面罢了。
我这几年被朋友们拉着也是做过几回“学术主持”的,有时候连自己都不知道就成了某个展览的学术主持了,很是滑稽可笑。我对自己知道的做学术主持的事,也觉得十分可笑。学术主持这个角色,是需要说几句很理论的或者很有水平的话的,尤其还需要引经据典、见微知著地为展览的重要意义作辩护。可至今,我也不知道学术是什么!说过话的那些学术支持的事,归根结底算是胡说一通的,说完了,就完了,可谓连个屁都顶不上啊!人撒个气儿,还要臭一阵子的。
国人热衷的马克斯·韦伯有一部大作,就讨论学术问题,他的意思好像是学术是一种职业和志业,要从事这个职业,就要学会与教学的管理部门、发表和出版部门的人打交道,要实现这个志业,就要逼着自己提问题和解答研究。看着很辛苦啊,实际做起来也很辛苦啊!
汉语中有个成语叫“皓首穷经”,直言之,就是一个人头发都掉光了,还在钻牛角尖儿地寻找真理。皓首穷经的“经”,没法儿与另外的一个字组合成一个白话文的词。姑且组成“经典”,就难免把“经”的意义给缩小了,给固化了。因为道理、真理是看不见的,而“典”无非是放在几案上的一堆简册,将这些简册看一通,还不至于搭进去人的一生。那么“经”是什么呢?许是韦伯所言的提问题与解答问题的志业吧!也难怪,生来就皓首的老子是在娘胎里搞了几十年学问才出来的,不知道老子有没有双胞胎的兄弟或姐妹,倘若没有,看来这学问纯粹是独自一人的事,也许这也是双子座的人的事吧。看来那五千言的道德经,真正是先天的学问啊!难怪如期出生的人搞了几千年,《老子》还是《老子》啊!这等学问不是人能搞的。和老子相比,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算是逊色太多了,这个执拗的聪明人,自言自语就算了吧,还非要找这个、找那个地对话,真不怕祸从口,让人给整死。
古人说人往一起聚,熙熙攘攘的,无非为着名利。而今,展览一起做,大家都齐活儿了,都出名得利了。要是搞得再大一点儿,再出奇制胜一点儿,兴许引领了风尚,还有机会史册留名的。这许是应了“乐吾乐以及人之乐”的古训。你拿点儿酒,我拿点儿肉,他在找俩美女,这多快活啊!#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