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定格(吕立新)
都说唐山出文化界名人,此言一点不虚。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大学毕业,在唐山电视台当编导,曾参与一场以“同乡同乐”为主题的春节晚会,从全国各地请来的唐山籍艺术家有一百多位,这足以说明了唐山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在美术界,从唐山走出来的重量级人物也不在少数,如山水画大家秦仲文,鉴定大师史树青,还有刘小岑、靳之林、老甲等等,这些人以鲜明的艺术个性,在画坛占有一席之地。而为我画肖像的唐山籍著名画家张玉祥,则是在当今油画界颇具影响的一位实力画家。
玉祥大哥大我八九岁,画这幅肖像那年,正是他从天津美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到北京服装学院开始任教之时。而我,也刚刚从日本留学归来,正忙着创办自己的公司。两个文艺青年踌躇满志,以极大的热情憧憬美好未来的日子。
未曾谋面,我就多次听朋友们说起张玉祥基本功扎实,是天津美院的“高手”。所以,在一次朋友聚会相识后,我便提出让他给我画幅肖像,他爽快地答应了。说实话,这幅肖像能画成什么样,我心里并没有什么期许,一是那时我对人物肖像画了解并不多,只是在日本留学时,在一些知名大公司里看到过“社长”的肖像画,觉得很是“高大上”;再就是此前并未看过他的作品,请他画像完全是一时兴起,性情所至。
吕立新近照
正如玉祥大哥所描述地那样,整个创作过程是非常愉快的。现在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刚开始时的第一个上午。那天天气晴朗,室内光线很好,我俩翻来覆去摆姿势,这样坐坐,那样靠靠,总觉得不妥,后来,我随手拉了一把电脑椅,往上一骑,问他如何?他端详了一下,说:“哎,就这样挺好!”穿什么衣服也是问题,换了好几次,最后选了一件我从日本带回来的麻料夏衫。在今天看来,电脑椅、夏衫这些东西都没有丝毫新奇了,可在当时那个年代却绝对称得上是时尚元素。记得从日本归国时,因为觉得日本服装做工太考究,我一下狠心买了大概7万元人民币的服装,在当时可真是一笔“巨款”了。可回来后才发现,唐山毕竟不是东京街头,带回来的衣服一件也穿不出去。后来,我的一位好朋友胆子大,我便把带回来的花色衣服都送给了他,他勇敢地穿着上街,成为了当时唐山街头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直到今天,这位已是中年人的好友还是喜欢穿些带花色图案的衣服,引领着唐山的时尚。我是绝对不敢穿啊!
确定好姿势,也选好服装,玉祥兄总觉得还是少点东西,他端详来端详去,抓起了一大块红布,搭在了椅子背上,这下他觉得可以开始下笔了。一块红布,在当时也许是为了调剂颜色,也许是为了构图画面,其实在今天看来,这不经意地安排,其实冥冥之中暗合的就是我们那代人蕴藏在心里的情怀,以及处在一个大变革激荡年代里的年轻人想要有所作为,莫负青春理想的追求。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这幅肖像画早已成为了张玉祥的代表作之一,无数次地刊登在各种媒体上。好的肖像作品不仅要精准描绘出人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要传达出人的精神和内在气质,做到形神兼备。当然,绘画是个技术活儿,精湛的技艺才是使思想在画布上完美呈现的保障。在这幅肖像作品中,张老师不仅抓住了“神”,而且很精妙地写出了“型”。就以手部细节为例,我们能看到,微微隆起的血管,青筋,以及骨骼都描绘得异常准确而细腻,这就使两只手不仅能传神,而且成为人物表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只手搭在另一侧的胳膊上,能让人感觉到胳膊上的肌肉被轻轻按了下去,这样精微地处理就使得整个人物的肌肤鲜活而有了弹性……我很荣幸能跟着张老师的作品一同进入美术史,也非常感谢张老师用他美妙的画笔定格了我的青春。#p#分页标题#e#
现在,我们两位唐山籍的老乡都生活工作在北京,这幅二十多年前创作于唐山的肖像画,就悬挂在我北京的家中。
因画画识挚友(张玉祥)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唐山文艺界一次偶然的聚会上,我结识了吕立新,那时他刚从日本留学回国。在日本的学习进修,让他踌躇满志,对未来的计划设想也逐渐清晰起来。一方面为唐山电视台策划娱乐频道,做文艺类的视频节目,再就是在唐山首次策划成立一个三维动画的设计公司。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涉猎艺术品的收藏投资,准备开一家画廊,这在当时的唐山是绝无仅有的。
和立新一见如故,很聊得来。立新听说我是油画专业的研究生,便诚邀我为他画一幅本人的肖像,我欣然应允。一是立新人帅,用现在的话讲,很man, 一脸的正气,很上画;再就是那时毕业后很久没画写生了,有再写生的冲动,于是一拍即合。在一间有着稳定天光的北屋里我开始作画,给立新摆了一个又一个的姿态,几经变动,用了很长时间才固定了下来。双臂前伸放在折叠椅背上,眼睛注视着左前方,头部和躯干形成一定角度,这是肖像画经常采用的角度。椅背上搭了一块老旧的红色衬布,给画面增加了活力和朝气,和人物主体很吻合。总体看来,整个构图主题突出,人物姿态轻松休闲,像在聊天,双臂的呼应使画面稳定,人物也增加了动感。
当时正是夏日,酷热难耐,立新带了一件有点像蒙族摔跤手穿的褡裢背心,既传统又显时尚,干练简洁而凉爽。人物的肤色和服饰、红色衬布构成了很好看的色调氛围。眼睛是人物神态的关键部位,画好很重要,自然在刻画表现上,我是下足了功夫。画黑眼球时,我用了象牙黑、生褐和群青这类的透明色,使之明亮、深邃而通透,从而避免多遍叠压失去光泽,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还是很理想的。
画人物,是需要画家和模特有交流的。画立新的过程自然非常轻松愉快,一边聊天一边画,我也可以捕捉他瞬间的生动。每一次休息后再画,就是我保持鲜活感觉的绝佳机会。
那会儿每天中午,立新都开车带着我下馆子,一天换一家,唐山有名的特色菜几乎全尝了个遍。创作时,也是笑话和幽默不断,天南地北、国内国外什么都聊,只是在画嘴的部位时,我提示一下,我俩的对话才暂时休止。说实话,那时的我们无忧无虑,快活轻松,即便当时工作和生活尚不稳定,但整个人还是乐观快乐的。那时的人,没现在这么多的顾忌忧虑。这种感受现在很难再有了,绝对是不可复制的感受。
一幅画作完成,少留遗憾,是每位创作者的理想追求。而一个画者愿望的实现,就在于他敏锐的观察和有控制的表现,这恐怕就是艺术家们普遍奉行的艺术习则吧。这幅肖像画,就整体的感觉和效果而言,在今天看来,都还是那么生动、鲜活。
二十多年过去了,立新已经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年与他聊天时,我就已经感觉到了他的敏锐预见和抱负。他对艺术品收藏投资的理念,是相当超前的,不同一般,有想法、有眼光。现在的他已经给出了答案。
画完这幅肖像和再看到这幅肖像,中间差不多相隔了有二十年,见画如见人,画面上的立新还是那么的熟悉、亲切和鲜活。见画又见人,画面里和生活中的他依然那么相似。多年不见,吕立新已是国内出色的文化学者,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以及在艺术品鉴赏与投资领域卓有成就的专家了,这更让我刮目相看,望其项背。
美好的九十年代,在画面上得到了封存。重看这幅画,我好像又找到了当年的记忆,美好而淳朴。面前的立新,更加睿智和热诚,帅气不减,只是又多了一份成熟和自信,言语间透出豁达、热情、和深厚的文化学养。最近他新出的著作《花能解语——带你读懂齐白石》是他在艺术收藏鉴赏领域的又一个新成果,读来受益匪浅。#p#分页标题#e#
画一幅画,结识了一位诚挚而正直的朋友!
作者系北京服装学院教授,油画专业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