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有人说,收藏是个无底洞,无论多少钱都得投进去。而今在艺术品价值越来越高的年代,作为藏家只进不出似乎很难在行业里继续发展。对此,不少的藏家都表示圈里很多藏家、经营者都是缺钱的。总有买不完的好东西,自己喜欢的又不舍得卖。书画收藏家李笠就用“遗憾、幸福、 喜悦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情”来形容收藏者的这种状态,即便如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当初为了《平复帖》,卖了三套四进四出的四合院,再加上五千大洋的珠宝。现在资金压力成为困扰所有收藏家的问题。有人就表示“中国所有的收藏家不管是收近现代的收藏家还是收当代、古代的收藏家,大部分人银行帐号里的钱不多,很普遍的特征就是他们东西比较多,钱比较少。”
由此可见,收藏家的以藏养藏无可厚非,自古如此。张伯驹曾有一本《丛碧书画录》,里边记载了不少他收藏过的东西,但是最后张伯驹把这些藏品统统都处理掉,买了他最重要的类似《平复帖》、《游春图》之类的国宝。
历数大藏家们的收藏经历,都有一个以藏养藏的过程。所谓以藏养藏,如果不这么做,也很难使自己的藏品更多元化,使藏品质量更上一层楼。这看似被动的选择其实也是藏家们收藏层次不断提升之后的主动出击。
收藏是分阶段的,收藏家在不断地收藏过程当中很自然地会调整自己的藏品。古代书画收藏家朱绍良表示,作为一个收藏家要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收藏门类和收 藏名头的完整性,就要把自己一些重复的或者不是很精的藏品来进行置换,并不是说这件藏品不好。换一些大名头或者是精品,这个无可厚非。
#p#副标题#e#
我们在这里谈以藏养藏,便离不开市场的参与。而拍卖公司就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来说藏家出货,拍卖公司都是抱着欢迎的态度。有拍卖行的负责人表示,“我们总是盼着收藏家 淘汰一些作品,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拍卖在中国已经二十年了,二十年不断地沉淀,资源越来越少,很欢迎收藏家来参与这个市场。”
收藏要梳理一个方向, 宁收真不收假,宁收精不收差,要树立精品意识。收藏更要有一个主线,要藏得其乐。当对艺术品的理解越来越成熟,梳理一个收藏的方向是很自然的事情。一位藏家用苏东坡的“厚积而薄发,博观以约取”来表明自己的收藏观:多汲取收藏的经验,多学习,多交流,在行业里多摸索,经验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