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镇库钱是钱局在开铸流通钱之前,为镇钱库之邪恶而特意铸造的大型超重钱,一般用铜铸造。现在发现最早的镇库钱为五代十国南唐王朝所铸,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古代中国造币机构,都于库中设神堂,企求神灵保佑。神堂香案上,大多悬挂着一特制大型钱币,即所谓镇库钱,造币工匠视其为主宰库房吉凶祸福之神。清咸丰年间设钱局多,铸造相对略多。
因镇库钱非流通币,铸数甚微,存世极罕,加之它与钱币铸造制度有关,历来为泉家所推崇,清代泉谱也将其归人“正用品”钱币一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自1982年始,中国人民银行所属的中国金币总公司首次推出仿古的镇库金钱,以后陆续推出数种。1982年的仿古镇库钱,材质为金,正面图案为“咸丰重宝”及“内庭供奉”字样,背面为汉文“镇库”直书及满文字样横书,重量为10盎司,铸量为100枚。
当代金银镇库钱是仿古代镇库钱以金银铸成,除保留中国古钱特有的神韵外,其隐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或许是当代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另外,当代镇库钱在以前权威的公开出版物中称“币”(见《中国钱币》1984年第3期),以后又归入“章”一类。笔者认为它似乎介于币章之间,应称“钱”而更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