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岁的王鸿鹏是杞县人,收藏伴随他走过了30多个春秋。他的收藏既有新中国成立前各大军区颁发的战役纪念章,又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种证章,一枚枚展现出来,就是一部中国革命史,如解放东北纪念章、淮海战役纪念章、解放西北纪念章、解放西南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渡江战役纪念章、解放海南岛纪念章、解放西藏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宝成铁路通车纪念章、石油大会战纪念章等。然而,在他的收藏中,最多的还是“文革”期间各地制作的毛泽东像章。
收集像章 缘于信仰
王鸿鹏告诉记者,他收集毛泽东的像章,不为别的,只为信仰。他出生在“文革”期间,毛泽东像章在当时风靡全国,无论男女老幼,大家都以佩戴毛泽东像章而感到自豪,而又以拥有的像章数量多而骄傲。当时,人们为了表忠心和信仰,大量制作毛泽东像章。“为了制作像章,当时可是动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倾注了狂热的政治热情的人们,发挥出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制作出来的像章数量之大、品种之多、质量之精、规格之全、质地之繁、流传之广,可谓空前绝后,堪称世界徽章之最。”作为共和国那段令人难忘的悲喜历史的特殊文物,作为一代中国人朴素、真挚、热烈的感情象征,作为凝聚了特定的社会历史时代精神的徽章艺术品,毛泽东像章以其永恒的魅力,构成了一种亘古未见的徽章文化。从懂事起,他就开始不断地从家人和同学那里收集毛泽东像章。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没有了“文革”期间的狂热,毛泽东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走下神坛的人。然而,王鸿鹏依旧忠实自己的信仰,不断地收集整理毛泽东像章。他说,虽然少了“文革”时的狂热,但是现在有的是理性的热爱,以前神一样的毛主席,现在正在以人的形象“复活”在人民的心中。王鸿鹏表示:“毛泽东今天又一次走进寻常百姓的心目中,贴在千家万户的墙上,挂放在镜框里、司机的方向盘前,就连农村举办婚礼也要在天地桌上摆放一尊毛泽东塑像。我对毛泽东的信仰,就如同我收集像章一样从来没有中断过。”
为了信仰 不辞辛劳
王鸿鹏收藏像章不辞辛劳。他的像章,有从亲戚朋友家寻来的,有在市场上淘来的,有在古玩城买来的。在王鸿鹏对毛泽东像章的收藏过程中,那件由沈阳搪瓷厂制作的像章的取得最令他难忘。那是15年前的一天,他独自一人到御街寻觅,无意中发现一家商铺内有一件很独特的搪瓷挂件,印的是一个毛泽东头像。发现自己喜欢的像章,他非常兴奋,想要买下的时候却出现了意外,原来这是店铺老板从东北搬家带回来的唯一一件物品,不舍得卖,几次说和都没有成功。无奈之下,王鸿鹏只能来开封时不断地到这家商铺欣赏。也许是被他的诚意打动,后来,老板终于同意卖给他,他以180元的价格买了下来。“当时我的工资才这么多,真是狠下心买的。”
为了省钱买像章,王鸿鹏还经常一天不吃不喝。有一次,他去郑州出差,在金水河地摊上看上一批毛泽东像章。由于所带的现金不够,他从中午一直和摊主讲价到下午,中午饭都没吃,摊主终于被他感动,同意降价卖给他。王鸿鹏除了留下回家的车票钱,将身上所有的钱全给了摊主,拿到了那批像章。
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正是县里组织深挖淤泥河的时候,为了纪念自己心中的伟人,王鸿鹏从收藏的毛泽东像章中挑选出近千种1000余枚像章,分为“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毛泽东的光辉一生”、“毛主席万岁”、“毛泽东指引革命航向”、“葵花朵朵向太阳”及题词类章、特种工艺章、小章艺术等专题举办了毛泽东像章展览。
提起收藏 充满激情
讲到像章设计,王鸿鹏眉飞色舞:“有侧面头像、正面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等;从像章造型上,有圆形、长方形、多边形、五星形、菱形等;从像章质地分,有金、银、铜、铁、铝、塑料、陶瓷、有机玻璃、竹等。”在他的收藏中,毛泽东像章最大的直径有39厘米,是辽宁锦州搪瓷厂制作的,最小的直径仅有1厘米。除了收藏可佩戴的各种像章外,他还收藏了几十尊毛泽东塑像。
说起自己的得意之作——《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挂件,王鸿鹏兴奋地讲起作品的内涵:正中间的一枚像章上,除了有毛泽东的头像外,还显现出韶山、井冈山、遵义、延安和北京天安门5个地点,这5幅图片讲述了毛泽东一生的五大里程碑;挂件上的12行小像章对应着毛主席的出生月份,中间一行一共使用了26个小像章,表示毛泽东的出生日期,一共使用了大大小小100枚像章,表示对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纪念。
近几年,在收藏、研究像章的同时,王鸿鹏还迷上了毛泽东像剪纸。他收集到100多张毛泽东不同时期的画像,然后根据画像制作成剪纸。他制作的毛泽东像剪纸既有工笔之精,又有写意之美,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为同道所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