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统三年(1911)清政府拟订了《整顿圜法章程》,当时清政府欲统一币制,聘请海外高级技师精心设计制造了这套宣统三年
大清银币。其中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为分厂。在制造
银元的同时,许多人提出了制造金币的主张,进入20世纪,兴起了关于建立本位制度的讨论,有人主张中国实行金本位制,在黄金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先实行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这种币制以黄金定价格标准,但国内实际流通的是银元,银元按黄金价值流通,是黄金的价值符号。在金本位制尚无实行条件时,当时普遍主张先实行银本位制,在此前提下,又产生了货币单位的“两元之争”。有人主张银元重一两,有人主张重七钱二分,即以元为单位。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准许各省仿铸西式银币,时任北洋大臣的王文韶令北洋机器局试铸银币,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七月铸造了一套主币以圆为单位、面额为壹圆、伍角、贰角、壹角、半角五枚一套五等币值的银币,系北洋机器局的初铸银币。该套银币成色不佳,铸额甚少。但该套银币打破了中国历代以两钱纪重的习惯,是我国第一套以圆计值的流通银币。银币正面的周边环镌汉文“大清·光绪二十二年·北洋机器局”,中环满文,从“清”字下满文旋读,汉文译为“大清国光绪二十二年北洋机器局造”,内环“壹元”二字;背面的周边镌英文“TWENTY SECOND YEAR OF KUANG HSU★PEI YANG ARSENAL”,汉文译为“光绪二十二年,北洋兵工厂”,币中央镌一个蟠龙。辅币文字图案与主币相同。该套银币开启了我国以圆为货币单位的先河。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四月,清廷下令除保留广东、湖北两地造币厂外,其余造币厂全部裁撤,力图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同年6月清政府在北京筹办“京局”(即中央造币厂)。经荣禄极力保留,清廷准许北洋机器局继续铸造银币,北洋机器局更名为北洋银元局,其后铸造的银币铭文改为“北洋造”。 光绪二十六年、光绪二十九年、光绪三十三年。银币正面中央珠圈内镌满汉文“
光绪元宝”四个字,珠圈外上端镌汉文“北洋造”,下端镌汉文币值“库平七钱二分”,左右两端各镌一个圆点。银币背面中央镌蟠龙图,上环镌英文“光绪25、26、29、33年”,下镌英文“北洋”,左右两端稍下侧各镌一个圆点。
温馨提示:钱币收藏是一种文化传承,收藏不仅是一种兴趣,更是对文化的一种保护。热爱收藏的藏友欢迎加入钱币收藏交流,为大家提供
交流、鉴定、回收、估价服务。实时行情变化一手资讯信息!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