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时期昏庸无道,时局动荡,经济萧条,民不聊生,政府为了筹集大量的军费,不断加大铸钱来平衡经济,造成钱币泛滥。被世人公认为中国铸币史上的四个高峰期之一。
赵佶在位25年,他御笔亲书铸造过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宣和通宝等钱币,各个版式精美异常,珍品很多,无一伦比,可与历代母钱相抗衡,给后人留下了巨额的物质财富----御书钱。从币材工艺来看:铜质细腻、铸造工艺上乘、钱文紧凑大方、版别多样、合金配比均达到了巅峰。从艺术角度来看:铸造精美,以崇宁钱为上,大观钱次之。从钱币布局来看:崇宁、大观钱文书法清秀骨瘦,铁划银钩,字体结构疏朗,笔笔挺劲犀利,划划轻落重收,竖划收笔带点。“北宋天子出崇观,铁画银勾字字端。闻道蜀中铜货小,任凭顽铁买汪山!”诗中传述的就是北宋徽宗传神的“瘦金体”。宋徽宗因铸钱精绝,而于王莽并称“钱法二圣”,荣为宋代第一人。
崇宁钱币以其钱文俊美、书法艺术感强烈,铸造精湛而征服世人,该堪称中国古钱一绝,使得众多古币爱好者爱不释手。而且在中国古钱币中有着独特之处,享有崇高的赞誉,居各皇帝御书钱之首。由于钱币上留下了极其珍贵的书法真迹,自古以来就博得历代许多书法家收藏家爱不释手收藏,为后人研究古代经济、社会发展及帝王养生学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
崇宁通宝御书钱(公元1102——1106年铸造)有小平、当十(见图一)等版别百余种,北京市钱币学会编著的《崇宁通宝分类图谱》共选录不同版别的崇宁通宝400品,其中珍、稀版别34品。
大观通宝(公元107年铸造)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五种数十种版式。当十钱(见图二)多而其他少。
宣和通宝(公元1119——1125年铸造 ),所见为小平钱,背穿上“陕”,有铜(见图三)铁(见图四)两种,不多见。
我国从古到今都比较注重钱币上的书法艺术,到了宋代达到了登峰造极之绝顶。篆、隶、行、草诸体皆备,均用于钱文上。一些钱币出于书法名家之手。如苏轼、司马光、蔡京等都参与书写过钱文。一些钱币由皇帝亲书钱文作样进行浇铸“御书钱”。宋太宗、徽宗、高宗都是书家高手,无不重视书法艺术,而且善书,挥毫之余,犹喜御书钱文,在朝野上下形成了一种爱好崇尚书法的风气。后世帝王惊叹弗如,难超此高峰。
这些文字,神韵飘逸、洒脱风骚,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所以,当朝人们对新铸的“御书钱”非常珍爱,头炉钱币一旦出世,都想方设法获得作为纪念品珍藏或者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时代相传。如果家里显要位置摆设一枚漂亮的宋徽宗御书钱,是封建王权地位和文化的象征,显得富有、自豪而伟大。这一特殊现象一直延续并影响到元明清各代直至现在。而以独创瘦金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宋徽宗御笔亲书的三种钱币,则成了人们争相收藏的对象,成为历代收藏界一道风景,虽铸量很大,但仍供不应求。
宋徽宗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无价之宝,不管宋徽宗草书、“瘦金书”字字如千金,副副价值连城。据说宋徽宗的作品流于民间有19件。其中:流落台湾民间最长的草书手卷书法珍品宋徽宗《临唐怀素圣母帖》,在香港举行的艺流国际拍卖公司春季拍卖会上,由来自欧洲的私人收藏家以1.28亿港元天价拍得。成为创下中国书画作品在全球拍卖市场上的最高成交纪录,真可谓一字值千金。
宋徽宗御书钱量大,前人后人都在追求艺术收藏,因而市场仍供不应求,价值连年翻番,普通的绝品大观折十钱已经由十年前的几十元,突破近年的2000元大关。如此一来,前人后人仍有仿造,赝品分为宋代私铸品和当代新仿品。前人私铸品是为了赢利,突出表现为投料不足、钱体偏小,肉薄量轻,铜质粗糙,边廓不整,地章不平,字迹浮浅,重量不足等特点。后人所铸新仿品是为了迎合收藏人猎奇异品的心理,其钱文与御书“瘦金体”真迹风格有所差异,真品字如刀削,笔锋尖细如铁丝折钩,笔画之间绝无粘连之处,质地细密,新品与此相比,显得字瘦而不硬,有精而无神韵。看走眼屡屡上当的大有人在,提醒初入泉界的朋友多看少下手,交易需谨慎。
温馨提示:钱币收藏是一种文化传承,收藏不仅是一种兴趣,更是对文化的一种保护。热爱收藏的藏友欢迎加入钱币收藏交流,为大家提供
交流、鉴定、回收、估价服务。实时行情变化一手资讯信息!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