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周景和楚庄铸大钱

2012-10-29 作者:责编:茵茵 来源:人民币收藏网
《逸周书大匡》记,周文王见币租轻,乃作母以行其子。据此,西周初年就有大小钱,但人们对此多有疑问。 周景王铸行钱币的事,最初见于《国语周语》。书中记:周景...

    《逸周书·大匡》记,周文王见“币租轻,乃作母以行其子。”据此,西周初年就有大小钱,但人们对此多有疑问。

    周景王铸行钱币的事,最初见于《国语·周语》。书中记:周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属于春秋时期),周景王准备下令铸行大钱,国卿单穆公劝阻说:“古代遇到灾荒年就考虑造币的事,调整经济政策和货币发行办法(权轻重),用以救济人民。人民忧虑钱币购买力太低(民患轻),就铸行购买力大的钱币(重币),这样大钱小钱按一定比价同时行用(母权子而行),百姓可以得到实惠。如果百姓觉得钱币购买力太强,就多铸小币行用,也不废止原有钱币,这样也使大钱小钱按比价同时使用,各有各的用途。现在大王您要废掉小钱(轻)而铸行大钱(重),百姓原有的钱就成了没用的东西,能不匮乏吗?百姓匮乏,国家也要匮乏,国家匮乏就要多征税。百姓不愿缴纳,就会逃亡离去。所以大王您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周景王没有听从他的意见,终于铸行了大钱。三国时人韦昭为《国语》作注解,谈到周景王这次铸行的大钱“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宝货”,还说此事使“百姓蒙利”(此据《事物纪原·大钱》引文)。但今人找不到周景王时铸行的大钱,对《国语》的记载和韦昭的注释都有怀疑。

    《史记·循吏传》载:“(楚)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国相孙叔敖劝庄王下令恢复旧制,庄王听从,于是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在以上三个事例中,钱币都是由国家铸行的,尽管所记史实未必可靠,但三种史籍都成书很早,或许可以说明先秦时期的君主是比较关心物价涨落的,并且时常用铸行新币的办法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那么,当时铸币权是否已全部掌握在君主们手中了呢?三处讲的都是君主铸币,这固然说明当时国家垄断铸币的可能性很大,但毕竟不能完全排斥在国家铸币的同时也存在私人铸币的可能。另外,在这三个事例中都有关于“轻”、“重”的议论,表明“轻”与“重”已成为当时比较流行的概念,这与后来轻重理论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 123版币

  • 纸币乐园

  • 纸币冠/靓号

  • 金银纪念币

  • 硬币

  • 银元

  • 古钱币

  • 评级币/钞

  • 邮票

  • 联体/纪念钞

  • 流通纪念币

  • 清/民国纸钞

触屏版|电脑版

Copyright © 2018 FBLIFE.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分类

发布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