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钱与铁钱

2012-10-12 作者:责编:小雨 来源:人民币收藏网
大钱实际也是一种劣币,因为它们的面额与实际价值相差悬铢。大抵大钱是官方财政匮乏和币制混乱的表现。魏晋南北朝时期铸行的大钱是较多的。前文已述及,三国时期...

    大钱实际也是一种劣币,因为它们的面额与实际价值相差悬铢。大抵大钱是官方财政匮乏和币制混乱的表现。魏晋南北朝时期铸行的大钱是较多的。前文已述及,三国时期蜀汉和孙吴都铸过大钱,蜀汉铸行的大钱是直百五铢,开始时直百五铢重约8克,此后随着财政状况的不断恶化,它的重量也不断减轻,最后竟至轻到1克以下。吕蒙白衣渡江,战胜关羽,夺得荆州,孙权赏他一亿钱,可能就是荆州库存的减重直百五铢,所以史书说赏钱虽多,“徒有虚名”(《晋书·食货志》)。孙吴于嘉禾五年(236)铸行大泉五百,赤乌元年(238)又铸行大泉当千,最后又铸行大泉五千,这样的“大面额”铜钱,在我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还有“太平百钱”和“定平一百”两种大钱,一般也认为是三国时期铸行的,但它们究竟是谁铸行的,目前意见不一。《隋书·食货志》上提到,南朝梁代百姓私下“以古钱交易”,古钱中就有“太平百钱”和“定平一百”。近代四川、湖北、江苏等地也有出土,据说四川出土最多。“太平百钱”现今存世并不很多,但种类却相当多,形式很不统一。从正面钱文看,字体有大篆、小篆、隶书等区分。其中“大”字有的写得像帐篷,称“篷篷太平”;“百”字有的一横两头翘起,被称为“鹿角太平”;有的把“太”写成“大”,或者改成“世”,即成了“世平百钱”。从钱背看,有的是光背,有的虽基本光背却有阴文,有的则有曲折文(被认为是水波或龟背)和星点。钱重大的8克以上,小的只有3克以下。关于它们的铸行者,主要有四种说法:一是认为它们是年号钱,是东吴会稽王孙亮于太平年间(256一258)铸行的。这种说法无法说明为什么这种钱会在四川较多出土。二是认为它们是晋惠帝永康元年(301)益州刺史赵廞据蜀自立时所铸。这种说法的问题是,赵廞自立只有一个多月,他怎么能铸行种类、数量那样多的太平百钱?三是认为是东吴铸行于“大泉五百”之前作为过渡。这仍然无法说明四川较多出土的问题。四是认为是东汉末年四川地区的五斗米道政权铸行,道教恰恰是宣扬“太平”的。但这种说法难以解释为什么湖北、江苏地区也有出土的情况。

    由于南北朝前期官方铸钱很少,也就不见有铸大钱事。后来官方铸钱稍多,铸大钱事也随之增多。见于记载者,如北周保定元年(561)铸造“布泉”,规定每枚值五铢钱五枚。建德三年(574),铸行“五行大布”,规定每枚值布泉十枚(即值五铢钱五十枚)。大象元年(579),又铸行“永通万国”,规定每枚值五行大布钱十枚(即值布泉一百枚、五铢钱五百枚)。南朝梁元帝时曾铸行当十钱,梁敬帝时曾铸行当二十钱。陈朝太建十一年(579)铸行“太货六铢”钱,规定每枚值五铢钱十枚。

    梁武帝普通四年(523),梁铸铁钱,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较大规模地铸行铁钱。这次铸行的铁钱与东汉灵帝时的“四出五铢”颇为接近,钱背外廓与方孔四角有楞相连,所以被称为“四出铁五铢”。当时梁朝正要兴师北伐,大约军费不足,以此作为筹资手段之一。公孙述铸行铁钱,行用范围仅限于川蜀一隅,而此次铸行铁钱,行用范围却是我国的整个南方地区。梁武帝佞佛,几次舍身寺院,每次都由大臣用钱一亿为他赎身,钱数这样大,可能就因为是铁钱。

  • 123版币

  • 纸币乐园

  • 纸币冠/靓号

  • 金银纪念币

  • 硬币

  • 银元

  • 古钱币

  • 评级币/钞

  • 邮票

  • 联体/纪念钞

  • 流通纪念币

  • 清/民国纸钞

触屏版|电脑版

Copyright © 2018 FBLIFE.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分类

发布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