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赏析】:
【故事出处】:
十国时期,在现在的江苏、安徽、湖北、江西一带有一个小国叫“唐”,历史上称“南唐”。它的开国君主叫李昪。传说在他篡吴称“齐”时就曾经铸造过货币,钱名叫“大齐通宝”。
李昪先前是吴国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之官职),受封为齐王,专擅朝政,于吴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废吴帝杨溥自立,都金陵,改年号为“昇元”,国号“大齐”,所以铸“大齐通宝”。
这种钱非常稀少。据说,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一些钱币学者曾经发现过两枚。很可惜,这两枚钱都有点残破。清代发现的一枚钱右上角砸掉一块,钱币界名之曰“缺角大齐”;民国发现的那枚在钱肉上有四个小孔,钱币界名之曰“四眼大齐”。那枚缺角大齐,在清军和太平军作战时,杭州城破,藏主投池自杀,钱即不知下落。而那枚四眼大齐,解放前藏主旅居美国时,一并携去。此人一死,钱也失所在。事实上,自古以来,从没有出土过所谓的“大齐通宝”。而自两残“大齐”失落后,再也没有人发现过真“大齐”。当今泉界也没有人见到过所谓的“大齐通宝”。人们不禁要问:何以两枚“大齐”均系残品?何以都不幸失落?何以在南唐故地不出土“大齐通宝”,也无人再获一“大齐”。种种疑窦,足耐寻味。
(更多关于古币故事的文章请参考http://www.airmb.com/guquanyuan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