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赏析】:
【故事出处】:
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明藩王纷纷自立,或称“监国”,或称嗣君。顺治二年,避难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市)的鲁王朱以海回到浙东,在绍兴称监国,立官署铸钱币,钱名“大明通宝”。后世学者有疑“大明通宝”非鲁王所铸。更有甚者以为鲁王在越南所铸,等等。清初人黄宗羲《行朝录》载鲁王纪年:“崇祯十七年,王回越铸大明通宝钱。”《三余氏五藩实录》载:“鲁王名以海,避难台州,乙酉六月立,十二月铸大明通宝。”明载“大明通宝”系鲁王所铸。“回越”指浙东绍兴。浙江省为古越国,非指“越南”。
关于“大明通宝”钱名,有明一代虽几经议及,但都末能实行。如嘉靖时曾有铸“大明通宝”之议,但大学士高拱阻止说:“钱法,朝议夕改,愈更愈乱,愈禁愈疑,请一从民便,勿多为制,以乱人耳目”,“帝深然之。”是嘉靖以前绝无“大明通宝”之铸。隆庆、万历时亦有铸“大明通宝”之议,但俱搁置不行。至天启、崇祯时,此议久寝。以铜质、文字辨,“大明通宝”绝类南明藩王钱。藩王朱以海有恢复大明之志,故以“大明通宝”为钱文。
“大明通宝”背文有“户”、“工”、“帅”等字,系“户部”、“工部”之意。朱以海自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故以“帅”字记之。
(更多关于古币故事的文章请参考http://www.airmb.com/guquanyuan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