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楚国钱币——蚁鼻钱

2012-06-26 作者:Airmb_cang 来源:爱藏网
楚国地处南方,天然贝的来源较易,而经济又较中原地区落后,贝币的使用时间很长。春秋中期前后,出现了由贝币发展而来的带铭文的铜仿贝蚁鼻钱、最早的楚国铜贝的...

    楚国地处南方,天然贝的来源较易,而经济又较中原地区落后,贝币的使用时间很长。春秋中期前后,出现了由贝币发展而来的带铭文的铜仿贝—“蚁鼻钱”、最早的楚国铜贝的铭文是“絮(凳)”,阴文,释为“贝”,因象人的眼鼻,又称“鬼脸钱”。还有一种铭文“幸”也较常见,字意不明,一种看法认为是“各六朱”三字的合文,应晚于“”字铜贝。由于“食(像)”字难识,形似蚂蚁,所以人们以这两种钱的特征统称这类铜贝为“蚁鼻钱”。春秋时期铜贝铭文还应包括:“咨”等。

  蚁鼻钱在今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的古代楚境内都有大量的出土。1963年在湖北孝感野猪湖出土一窖铜贝,数量约有5000枚,形制大体一致,但轻重不一,最重的达5.4克,最轻的重3.5克。其中那些厚重而较大的应属早期铸币,时间可上溯到春秋时期。

  随着金属铸币流通的逐步扩大,贝的流通己相应衰落下去,逐渐回归到装饰品之中。但这期间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难以划出一个明确的分界。春秋时期以至后来的战国,在铸币不十分发达、货币缺乏的情况下,海贝、铜贝(不包括蚁鼻钱)及玉、石贝、包金贝、银贝等仍以辅助身份用于流通,且有时数量相当大。

春秋楚国蚁鼻钱

  如侯马上马村13号春秋墓殉铜贝1600多枚,包金贝32枚,河南辉县琉璃阁东周墓殉包金贝1548枚.1981年曲阜前村26号春秋墓出无文铜贝588枚1987年在淄川磁村发掘4座春秋晚期墓,其中两座墓出铜贝147枚、海贝198枚。战国墓中也有大量贝类殉葬,如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国墓曾出4枚银贝。这些贝当中,有些可能已失去货币职能,是作为殉葬的冥币出现的。春秋至战国时期,贝越到后来越失去其货币性质而趋向单纯的装饰物。

  在古代史籍中,也有关于春秋时期各国铸币的零星记载。如《国语·周语》:“(周)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虽对所铸之钱形制、种类无多记述,但无疑是春秋时期铸币历史的有力证明,联系考古实物的出土,说明至少在春秋时期,金属铸币的流通己有相当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布、刀、蚁鼻钱三大货币体系,遂使我国的货币经济于战国时期完全确立起来。

  • 123版币

  • 纸币乐园

  • 纸币冠/靓号

  • 金银纪念币

  • 硬币

  • 银元

  • 古钱币

  • 评级币/钞

  • 邮票

  • 联体/纪念钞

  • 流通纪念币

  • 清/民国纸钞

触屏版|电脑版

Copyright © 2018 FBLIFE.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分类

发布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