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货币(一)空首布

2012-06-19 作者:Airmb_cang 来源:爱藏网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纷纷采取发展农业、手工业、放宽商业的政策。北方的齐、晋、宋、秦,南方的楚和吴越相继强盛和称霸一时。春秋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纷纷采取发展农业、手工业、放宽商业的政策。北方的齐、晋、宋、秦,南方的楚和吴越相继强盛和称霸一时。春秋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阶段,社会的剧烈变动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商人的活动十分活跃,商品交换己跨出国界。《左传》记载郑商人弦高稿秦师的故事,其交游及于晋楚上层社会,能左右国家大事。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个大商人,经商遍及各国,“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越国的大夫范暴助越灭吴后,“隐居陶呈,经商为业,人称陶朱公,十几年之中,三致千金”。商人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一般平民与市场的联系也更加密切,“纷纷然与百公交易”。商业的兴旺扩大了对货币的需求,金属钱币在商业交换中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优越性,而在全国范围内开始逐步代替贝币和其它各种实物货币,并形成了几个具有明显特征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流通区域。这就是黄河中游关、洛、晋地区的“布币区”,东方齐国海滨地区的“刀货区’吸南方楚国的“蚁鼻钱”区域。

  (一)空首布

    由农具钱演变而来的原始布,到了春秋以后,逐渐脱离了其原来作为农具的遗痕,从实物货币的范畴分化出来,成了真正的金属铸币。因为其首部仍保留着农具铲有梁可以纳柄的遗迹,所以称为空首布。它是由农具铲向战国平首布发展的过渡。可以分为平肩弧足、斜肩弧足、耸肩尖足、平肩方足几种布币形态。各有大、中、小几型。也有特大型和特小型,但都很少见。特大型布与工具铲的形状更为接近。春秋早期,周、晋、卫出现由原始布发展而来的特大型平肩弧足布和耸肩尖足布,通长达13~16.5厘米。因是初创之制,信用不寻,铸行不广,流传至今极为罕见,后者是空首布的减重所致,铸行期短,存世极少。大约春秋中期前后,出现普通形大型布币,其发展趋势是逐渐变轻、变小。

  平肩弧足布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空首布,均为平肩、长梁,有的梁正面有三角形凸起和不规则穿孔,足面内凹成孤形,钱面三道平行竖纹,晚期小型平肩弧足部出现中间一道竖纹,两旁各一道斜纹。除特大型外,一般都有面文,内容相当复杂。

空手布

  (1)大型平肩弧足布:一般通长10厘米、身长6..2厘米、肩宽5厘米、足宽5.2厘米左右,重30克左右,铜质精细,造型规整。钱面大都铸有文字,多为单字,个别有双字的,种类有180多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丙、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巳、午、未、戌、亥、羊、行、益、吉、尚、富、大、定、贡、宗、升、弃、上、册、是、共、伐、仁、武、文、示、合、同、智、堇、松、零、些、奖、喜、兑、弄、封、卜、利、祝、疾、克、兆、阜、穆、不、台、吴、群、宁、时、奉、高、元、朱、亘、化、匕、贝、货、贸、禾、木、勿、鼎、竹、室、矗、仓、皿、晶、尊、爵、田、戈、瓦、羔、黍、金、秆、来、屯、土、山、谷、日、月、云、雨、雪、王、公、君、侯、白、史、士、工、商、臣、周、柳、城、成、沈、州、于、吁、邬、毫、向、京、阳、平、留、甘、柑、盟、宋、斤、合、釿、古、西、氏、空、镢、南、止、庄、石、下、束、目、耳、少、末、丘、夕、戚、由、北、叔、市、井、侵、垂、戍、匡、釜、郑、臼、石、介、君、哭二口、王氏等。

  (2)中型平肩弧足布:一般通长8.3厘米、身长5.2厘米、肩宽4.5厘米、足宽4.6厘米左右,重约2。克,制作较粗糙,晚于大型布。钱面铭文有:减、甲、刜釿、方市、周南小匕、市南少匕、市中少匕、市东少匕、市西少匕、戊戈小匕。还发现有“市南小匕”面文,其前面铸有一“易”字。

  (3)小型平肩弧足布:一般通长7厘米左右,身长4.2厘米、肩宽3.8厘米、足宽4厘米,重15克左右,制作粗陋。铭文有:二、十、百、武、丰、安周、安减、东周、邵文,官考等。

  平肩弧足布的出土范围多集中于洛阳东周王袋百里之内。河南的洛阳、宜阳、孟津、伊川等地大量出土,其他地区未见。1970年洛阳以南35公里的伊川县富留店村出土了一瓮空首布,其中大型平肩空首布604枚。1971年洛阳以西约30公里的新安县牛丈村出土罐装的空首布401枚,基本均为小型平肩“安减”弧足布(仅一枚“戈”字者)。直到战国时期,这种货币仍在周王歌之内广泛流行。1953年洛阳中州路东周遗址出土的1件战国中期陶豆上刻有小型平肩弧足布的图案。1978年5月,洛阳西工十五厂战国中期地层出土1883枚空首布,有平肩弧足布1516枚,大型仅l枚,中型14枚,小型却达1501枚,占99%以上。说明越往后期,越向小型化发展,大中型空首布到战国中期已很少铸造。几无可辨,但币身厚重,锈色可辨。空首布的铭文有数字、干支、地支及一些地名,过去则有人认为其铭文的大多数是铸地名称,但实际上与考古发现地域对不上号,大部分空首布面文仅是铸炉的标记。这些文字先在土范上刻好,然后翻铸,在币文上仍可看出刀锋痕迹,有些与甲骨文类似。较为少见的面文有:癸、子、丑、北、下、平、巨、白、祝、筑、月、需、么、羽、合、耳、镢、兑、史、减、安等。2字空首布如“官考”、“文货”、“安周”等及4字空首布也较少见。一般造伪者无真品作模时,多参照图片仿刻铸模,不仅在文字和装饰线条上显得十分呆滞乏神,而且在形制上也与真钱大相径庭。

  • 123版币

  • 纸币乐园

  • 纸币冠/靓号

  • 金银纪念币

  • 硬币

  • 银元

  • 古钱币

  • 评级币/钞

  • 邮票

  • 联体/纪念钞

  • 流通纪念币

  • 清/民国纸钞

触屏版|电脑版

Copyright © 2018 FBLIFE.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分类

发布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