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关于大唐宝钞的记载

2012-06-06 作者:Airmb_cang 来源:爱藏网
我国古代最早的纸币乃是宋代交子和钱引,何来大唐宝钞?但却有如下史籍记载:   清道光年间孟麟所着《泉布统志》载有七类九十二种唐代宝钞;1911年日版英文《东洋...

  我国古代最早的纸币乃是宋代交子和钱引,何来大唐宝钞?但却有如下史籍记载:

  清道光年间孟麟所着《泉布统志》载有七类九十二种唐代宝钞;1911年日版英文《东洋古钱学丛书》第一券载有七类唐代宝钞;1970年美国史密斯所着《中国纸币》记有“大唐军纪宝钞”、“大唐便民宝钞”、“大唐通行宝钞”和“大唐宝钞”;1982年《社会科学战线》第三期“雕版印刷术开始于唐贞观说”,记有唐代永徽年的“大唐宝钞”雕版佐证;1982年丁张弓良着《中国军用票史略》有“大唐宝钞”在唐宣宗时发行的记载;王孝通所着《中国商业史》载:“大唐宝钞”是中国纸币的起源;西欧人耿爱德久居中国,收藏货币,他的《中国纸币》,印有“大唐宝钞”。附七类“大唐宝钞”。

  “大唐宝钞”的辨别

    1.唐代宝钞的历史考察:(1)一贯至十贯的十种,为唐高宗永徽年号;(2)十贯至一百贯十种,为唐敬宗宝历年号;(3)一贯至十贯十种“大唐通行宝钞",为唐武宗会昌年号,(4)十文至一贯二十种“大唐军纪宝钞”,为唐宣宗大中年号;(5)十贯至一百贯十种“大唐通行宝钞",为唐懿宗咸通年号;(6)五贯至一百贯二十种“大唐通行宝钞”,为唐昭宗龙纪年号;(7)十贯至一百贯十二种“大唐便民宝钞"(见图5一8),为唐昭宗天佑(应为“天佑”)年号.

  这七类唐代宝钞应为唐史上的重大事件,应该在唐书中有所记载.

  但在《旧唐书》和《新唐书》的“食货志”中都未有记载,在有关唐代的杂史、别史、政书、野史等典籍中也没有唐代宝钞的记载.而唐二百九十年中,正史所记载的钱币,主要是开元通宝、乾封泉宝和乾元钱。在《唐书》中记有“钱法”。日本学者加藤繁也指出,唐时的绢帛常被用作贿赂、请托、布施……纳税、上供、律料、军费、赏赐等。是当时的一种货币.可见唐代的币制以钱帛为主。彭信威所着《中国货币史》也称:“唐代币制,是承袭两晋南北朝的传统.流通手段以钱币为主,黄金除储藏手段外,有时也用作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①对于发行纸币这样重大的财政经济事件,在文献中毫无记载是不可能的.唐代宝钞上印有伪造者立斩的明文,可谓唐代处罚伪造宝钞的律令,而唐律中找不到对伪造宝钞的治罪,而对伪造铜钱者到有斩骨、流徙、徒刑、杖答等律令。再从唐代宝钞上所印的五种发钞官衙看,也都不符合唐制。宝钞上所印的发钞官衙是吏部、礼部、兵部、阁部等与唐书户部掌钱谷、均输、国用的记载不符,而且唐代也无阁部等设置。除此而外,唐代宝钞上的“伪造者立斩治罪,首告者赏银若干两”亦与唐代白银尚未成为正式货币的历史不符。

  2.从唐代宝钞的纸质考察:唐代宝钞迄今已有千余年,保存完好,都是十张、二十张全套,纸张薄而不松,且具有近代纸张的性能,显然为伪品。据史书记载和考证,现存的最早年代的纸币为元代交钞和宝钞,中统初年系用木版印在绵纸上,至元十三年改用铜版,大致在此时改用桑皮纸,明代亦用桑皮纸。对实物观察,纸币用纸厚而松,阳光下透视有粗线形的直横条,满纸都是桑皮等植物纤维的痕迹,清晰可见,这种纸张是古代手工制造。而且宋代大量发行的“交子”、“会子”、“钱引”、“关子”等,迄今尚未发现过一张实物,唐在宋前竟能有七类九十二种俱全,保存完好,难以令人置信。

至元通行宝钞铜板

  3.史书元以前并无“宝钞”名称的记载.“宝钞”一词始于元代,延续至明清。元世祖忽必烈时始发行“至元通行宝钞”,这才是中国以“宝钞”命名的第一张纸币。而唐七类“宝钞”,宋以前尚未使用,可见为后人伪作,作伪者误以元明宝钞设想唐代宝钞.这与纸币的发展相违背。

  4.从篆文上分析。唐代宝钞各类上都印有朱文九叠篆印文,而九盈篆法始于宋代,笔画横直折叠,布满钱面,是用来制印的一种篆字别体书写法.它盛行于宋元明的官印之上,这也证明唐代宝钞纯系质品无疑。

  • 123版币

  • 纸币乐园

  • 纸币冠/靓号

  • 金银纪念币

  • 硬币

  • 银元

  • 古钱币

  • 评级币/钞

  • 邮票

  • 联体/纪念钞

  • 流通纪念币

  • 清/民国纸钞

触屏版|电脑版

Copyright © 2018 FBLIFE.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分类

发布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