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与货币流通

2012-05-22 作者:Airmb_cang 来源:爱藏网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经济上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有效的措施:以秦京咸阳为中心,在全国修筑驰道;通水路,大兴水利工程;去险阻,发展交通;统一 钱币 制度器具;...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经济上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有效的措施:以秦京咸阳为中心,在全国修筑驰道;通水路,大兴水利工程;去险阻,发展交通;统一钱币制度器具;大移民,开发落后地区;明确规定土地归个人私有,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西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秦亡以后,项羽与刘邦发生矛盾,双方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以刘邦获胜、项羽自刎于乌江而告结束。刘邦在秦王朝的废墟上,建立起又一个新的封建王朝——西汉。

  农业生产的发展

      西汉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已相当普及,考古发现有西汉铁农具的地区遍及今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的各个省份和辽宁、福建等边远地区。铁犁的发现证明我国使用此种农具的时间比欧洲早1000年左右。当时的耕作方式以牛耕为主,用二牛抬杆的形式耕地,也有马耕。赵过总结和推广的“代田法”和耧播技术是当时的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方法。《泛胜之书》详细记录了当时农业生产的经验。

  兴修水利 

     西汉时开凿了大量的水渠,其着名者有利用黄河水的漕渠、白渠等。还创造了井渠法。汉武帝时修治黄河也是一项重大功绩。

  手工业的发展

      西汉一代的冶铁业有很大的发展,到西汉后期,铁器皿和铁兵器基本上代替了铜器皿和铜兵器。铁器品种很多,冶铁技术有很大进步,发明了淬火技术。纺织业中以丝织业最为进步,有国营与民营之分,国营主要为皇室和官府织造服装。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大量随葬丝织品是当时织造技术水平的最好实证。西汉的漆器制造业也有很大成就。西汉政府在蜀、广汉等郡设有工官,专门制造供王室、贵族使用的漆器。漆器制造工序繁多,技术复杂,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大量的漆器,反映了当时漆器制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商业的发展

      西汉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十几个大的经济区。长安是关中地区的经济中心。邯郸、临淄、陶(今山东定陶)、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南)、江陵(今湖北江陵)、吴(今江苏苏州)、寿春(今安徽寿县)、番禺(今广东广州)、宛(今河南南阳)、洛阳、成都等地都是所在地区的经济中心。这些城市对相应地区的经济起着沟通有无、调剂多寡的作用。各大城市之间有大道和河渠通连。西汉时期商业经营的范围极广,商品种类繁多,据史书记载,当时市场陈列有几十种商品。

两汉钱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小城市的兴起,交通运输业也随之发达起来。在南方考古发现中,经常可以看到木制或陶制船舶或车的明器。同时,考古发现中还经常见到玻璃、琥珀等物品,有的明显是从海外输入的,可见当时海外贸易也相当活跃。

  汉高帝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制度,提倡俭朴;招集官僚,使得官得田宅的满意;压抑商贾,不准着丝织衣服,赋比常人加倍。西汉初年到“文景之治”的60多年内,社会经济不仅逐渐恢复,而且走向了发展,出现了一种繁荣富庶、国库充足的景象。在农业方面,铁制农具已推广到中原以外的很多地区;兼用马耕和牛耕,但主要是牛耕;农民已有“深耕溉种,立苗欲疏”的经验;水利事业也很发达,开凿了许多渠道,形成了一个水利网;全国有1200多万户,5950多万人,垦田827多万顷。当时已有较大规模的官营和私营手工业,农村的小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已遍及全国,规模大的有煮盐业、冶铁业,朝廷拥有的手工业,制成品专供皇室用,有些地区民间手工业特别兴盛。当时,官营商业规模巨大,以京城为中心建立起全国范围的商业网,各地货物得以大量流通,私营商业也有很大发展,国内商贾往来,不征关税,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有无,各得所求。由于官营和私营商业的发展,全国出现了许多大城市,长安是全国的中心商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是各个地区的中心商市,当时对国外的贸易也有很大发展,对外贸易有陆海两路,陆路贸易在边境关市上进行,海路贸易多数从今广东沿海出发。

  东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东汉时期,由于官府比较重视改善社会状况,解放奴婢,兴修水利,社会秩序渐趋稳定,长期逃亡的人口多回到故乡,重整家园,农业生产由恢复而发展,到汉明帝刘庄时为东汉时期最富庶、最安定的时期。

  农业生产的发展 

     东汉时铁制农具的种类和西汉基本相同而略有增加,主要在器形方面有很大改进。比如铁犁的锋部角度缩小,刃部加宽,利于深耕、快耕、翻土和碎土。牛耕这时更为普遍,还出现了全铁曲柄锄头和镰等新农具。东汉时期官府与郡守县令都比较重视水利设施的兴修,对西汉后期以来长期失修的黄河和卞渠进行了修治,使黄河改道给下游造成灾害的情况得到改善。各地还开凿修复了一些渠道,对农田的灌溉和交通运输都起到了很大作用。还利用水力进行生产,其中主要是水碓和水排,水碓为粮食加工工具,水排鼓风用以冶炼钢铁。东汉末年还发明了翻车和渴乌,是很先进的汲水工具。

  地主庄园

      西汉后期以来,地主阶级的上层,即豪强大地主,多以庄园的形式剥削压迫农民,世代称霸一方,称为世族和豪族。至东汉时,他们又成为新贵族,疯狂地侵占土地,蓄养奴婢,其庄园占有大量土地,庄园内的农民实为农奴,庄园的生产以满足地主生活需要为主,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庄园修有坞堡,养有部曲家兵,这些私人武装平时为豪强看家护院、巡警守卫,战时则跟随豪强打仗。崔实所写的《四民月令》,详细具体地反映了地主庄园的经营情况,大量的考古资料特别是在东汉晚期的墓葬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地主庄园或坞堡的模型。

  手工业的发展

      东汉时期重要的手工业有煮盐、冶铁、铸铜、漆器、纺织、造纸等,大多以私营为主,生产技术均较西汉时有所进步。

  冶铁业

      主要生产兵器、车马器、农具、手工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具。南阳地区的冶铁工匠发明了水力鼓风炉(即水排),利用河水冲力转动机械,这种水力鼓风炉的发明,是冶铁技术史上的一大进步。东汉冶铁技术的另一重大成就,是低温炼钢法的发明,这一技术的发明和推广,使钢的使用普遍化了。

  铸铜业

      这时的铸铜业仍有所发展,铸铜作坊遍及全国,主要生产生活用具,制作精巧,还有鎏金、错金银等工艺的运用。

  造纸业  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是在西汉。东汉和帝时,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发明了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作原料造纸,并在纸浆的化学处理和漂白等关键工艺上有重大突破,使造纸业得以广泛推广。

  商业的发展

      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生产较多,但由于地主庄园的普遍存在,自然经济特点突出,对商业的发展有所限制,所以东汉商业发展的特点是既发展却又不很兴盛。这时商品比西汉多,市场亦有所扩大,城市中都设有交易商品的市。商品交换关系的发展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达,中原地区的陆路和水路交通都有新的发展,中原与边疆地区的交通也有所发展。南方地区也出现了新的经济发展地区,太湖、钱塘江流域、鄱阳湖、洞庭湖周围地区及成都平原一带都成为新的商业发展地区。东汉时期,民族间和官方组织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商业交换,叫做“合市”或“互市”。合市在西汉已出现,东汉时汉与匈奴之间定期合市。

    更多关于两汉经济状况的文章请查看:http://www.airmb.com/guquanyuandi/

  • 123版币

  • 纸币乐园

  • 纸币冠/靓号

  • 金银纪念币

  • 硬币

  • 银元

  • 古钱币

  • 评级币/钞

  • 邮票

  • 联体/纪念钞

  • 流通纪念币

  • 清/民国纸钞

触屏版|电脑版

Copyright © 2018 FBLIFE.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分类

发布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