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钱币的铸行(中)

2012-04-29 作者:Airmb_cang 来源:爱藏网
宋仁宗在位四十年,其间改元九次,也发行了九次年号钱。在这段时期里宋朝的钱监增多,管理上却不十分严格,各地钱监所出的钱,版式铜质差别颇大,铸工精细程度也...

  宋仁宗在位四十年,其间改元九次,也发行了九次年号钱。在这段时期里宋朝的钱监增多,管理上却不十分严格,各地钱监所出的钱,版式铜质差别颇大,铸工精细程度也相去甚远。天圣年间所出的“天圣元宝”,明道年间所出的“明道元宝”,以及景佑年间所出的“景佑元宝”,钱文书法皆有篆、楷两种,其直径轮廓也完全相同,为“对钱”。这一阶段的铁钱,仍有当五、小平两种。宝元年间,因为年号带有“宝”字,用为钱文不方便,便出了“皇宋通宝”,有铜、铁两种,铜钱版式较多,一般篆、楷成对。此外有一种篆书体钱——九叠篆“皇宋通宝”,或称之为“九叠皇宋”,应为一种赏赐钱,铸工精美,数量极少,为极罕见品。庆历年间,西夏王李元昊叛乱进攻陕西等地,宋朝派兵讨伐,因而铸行“庆历重宝”当十钱,以解军需之用,此钱直径2.9厘米,钱文楷书,有顺读、旋读两种;又有当十铁钱,直径3.2厘米。两国交战延续了三年,北宋国力大损,钱币不断减重,同时又大量地发行纸币,因而造成物价上涨,至战争结束时改当十钱为折三流通。至和年间,曾铸行“至和通宝”和“至和元宝”,小平铜钱,光背无文,有篆、楷两体成对,大小两种。此外有“至和重宝”折二、折三钱。嘉佑元年出“嘉佑元宝”及“嘉佑通宝”,皆为小平钱,铜质。

  宋英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铸“熙宁元宝”,皆小平铜钱;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铸“熙宁重宝”当十钱,这是为经略西北边陲所出,后来不断减重,以致于此钱版式较多。到熙宁六年时(公元1073年)改为折三使用,后又改为折二,从此每年发行折二钱。此外还有“熙宁重宝”铁钱,有小平、当五两种,钱文楷书旋读。熙宁小平钱中有背文记监的。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出“元丰通宝”,有小平,折二铜铁钱,钱文篆行成对。版式颇多,有传为苏轼所书的“东坡元丰”。神宗在位时期,平均每年铸钱四百多万贯,在宋朝是铸得最多的。


宋朝钱币——元丰通宝

  宋哲宗时期铸过三种钱,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铸“元佑通宝”铜铁钱。铜钱有小平、折二两种,钱文篆楷成对,小平钱中有背文“陕”者,较少见;铁钱有折三钱,钱文篆、行成一对。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出“绍圣元宝”及“绍圣通宝”。铜钱有小平、折二两种,篆行成对,另有隶书小平钱,较罕见。铁钱有小平、折二、折三,也都成对。通宝钱中有铜铸小平一种,钱文楷书,光背无文。通宝铁钱也仅见小平一种,此外有铁母钱,背有“施”字的极罕见。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铸“元符通宝”,有铜、铁两种,均有小平、折二,篆、行成对。此钱书法较精美,气势雄浑。铁钱有一种“元符重宝”,为折二钱,书体清秀,传世不多,极为罕见。

  宋哲宗去世后,因其无子,由其弟赵佶继位,是为宋徽宗。宋徽宗本人聪明绝顶,且多才多艺,书法、绘画、篆刻等皆精通。他在位二十五年,共出过七种钱,大都精美,为王莽以来所最为精致的钱品,也被称为古今第二铸钱高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铸“圣宋元宝”和“圣宋通宝”铜、铁钱,圣宋元宝铜钱有小平、折二两种,皆篆、行成对;另一种隶书小平钱,书法清雅,乃徽宗御书。“圣宋通宝”铜钱,钱文行书,光背无文,传世较少。“圣宋元宝”铁钱有小平,但折二者较多,文篆、行成对,隶书者较甚少,有大钱,直径3.2厘米,钱背上月,应为当三或当五钱。“圣宋通宝”铁钱仅见小平一种,行书光背,较少较,颇名贵。崇宁年间(公元1102年-1106年)铸有“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元宝”,都有御书体钱。大观元年(1107年)出“大观通宝”铜钱,为御书瘦金体钱。有小平、折二、当五、当十等。政和年间铸“政和通宝”,有小平、折二,文篆、隶成对,此钱版式较多。铁钱有“政和元宝”当三钱,钱文御书。“政和重宝”御书铜钱,甚罕见。政和钱、崇宁钱、大观钱很多铸成夹锡钱。所谓夹锡,即铜中夹有铅、锡的合成钱,是掠夺百姓财富的一种手段,以致社会动荡,民怨沸腾。后因徽宗再度改元重和,铸“重和通宝”小平铜钱,楷、篆成对,铸工较精良,铜料也纯足了,但不久又因更改年号而停铸了。宣和年间铸“宣和元宝”小平钱,有隶、篆两种,有多种版式,但存世较少。同时所出“宣和通宝”有小平、折二,有隶、篆两种,较罕见。(详见徽宗钱币介绍)

  宋钦宗靖康年间所铸的“靖康通宝”和“靖康元宝”是北宋的最后一种钱。靖康是宋钦宗赵恒的年号。赵恒是饱受委屈的皇帝,登基仅仅一年多,就被金兵掠往北地,后死于黑龙江依兰,这就是“靖康之变”。赵恒在位时间虽短,但是他也没忘记铸钱,铸行了不同版别的靖康钱,“靖康元宝”钱文有隶、篆两体成对,有小平、折二、折三;“靖康通宝”的钱文有隶、篆、真三体,有小平、折二两种,皆有铜、铁钱。靖康钱因铸行时间短,皆为少见难得,“靖康元宝”小平钱仅有数枚传世,极为罕见。

  南宋建炎年间(公元1127年-1130年)铸“建炎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三等,钱文有篆、隶成对,四川铸有钱文为瘦金体的小平钱,篆、隶成对,极罕见;“建炎重宝”当十钱,直径3.2厘米,钱文篆书,书法铸工均精良。绍兴年间出“绍兴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三,钱文楷书,另有一种瘦金体折三钱,旋读,较罕见;“绍兴元宝”有小平、折二、折三,钱文楷、篆成对,折二、折三数量较少。绍兴时期,铜材较少,价格昂贵,一度曾将小平钱收回改铸折二钱,故现传世的绍兴元宝小平钱较少,篆、楷对钱更是难得,其楷书体极罕见。

  南宋孝宗隆兴年间(公元1163年-1164年)铸“隆兴元宝”。史书载铸有小平、折二两种,但传世未见小平钱,折二钱篆、楷成对,质料铸工均不精;铁钱方面铸有有元宝、通宝。乾道元年(1165年)铸“乾道元宝”,传世有折二钱,楷、篆成对,有背文为星月文钱,楷书钱为孝宗御书;铁钱有小平、折二两种,背文有“松”、“目”等钱监名。在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铸行了一种记年钱,是中国在世界史上铸行的第一种记年钱。从东晋“汉兴”铸行开始,钱文铸有帝王年号的钱不断出现。过了800多年,在我国南方出现了背铸有年代的记年钱,这就是在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开始铸行的“淳熙元宝”。“淳熙元宝”钱背分别铸有“柒”至“十六”的字样,表明了淳熙七年至十六年,即公元1180年至1189年。这种钱一目了然,一看便知是哪朝哪代铸行的。“淳熙元宝”有背无文之小平、折二,篆、楷成对,有背记年及背纪钱监名之折二钱;“淳熙元宝”铁钱有折二钱,背文有“利、邛、松、同”等多种。“淳熙通宝”铁钱也有背纪监记年纪值者。

  以上是南宋第一期铸钱的情况,自淳熙七年以后,铸钱量逐年削减。

  • 123版币

  • 纸币乐园

  • 纸币冠/靓号

  • 金银纪念币

  • 硬币

  • 银元

  • 古钱币

  • 评级币/钞

  • 邮票

  • 联体/纪念钞

  • 流通纪念币

  • 清/民国纸钞

触屏版|电脑版

Copyright © 2018 FBLIFE.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分类

发布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