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九成以上的人对翡翠历史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翡翠是清代才进入中国的。其实翡翠出现在中国的时间足足有3000年之久!这3000年都发生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翡翠的“前世今生”吧。
说到翡翠的历史,就不得不提“翡翠”名称的由来。翡翠的名称源于鸟名,叫翡翠鸟;假借义为玉名,称为翡翠。
翡翠鸟身披蓝,绿,青,赤,紫等漂亮羽毛,古时候人们常用来制成各种装饰物。在宫廷乃至民间都很盛行。翡翠羽毛的加工工艺称为“点翠”,其羽毛饰品被古人称之为“翡翠”。
这在许多史料典籍中都有记载。例如:
《楚辞·招魂》:翡帷翠帐,饰高堂些。翡翠珠被,烂齐光些。
《汉书。贾山传》:被以珠玉,饰以翡翠。
曹植《洛神赋》:戴金翠之首饰,缀名珠以耀躯。
白居易《长恨歌》:翠华摇摇行复止—翠翘金雀玉搔头。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李商隐《无题》: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以上说的翠帷,翠帐,金翠,翠华,翠翘,翡翠衾,金翡翠等,说的都是翡翠羽毛饰品。
所以其实翡翠一词作为鸟名其实很早就出现了,那翡翠从鸟名引申为玉名又是在什么时候呢?其实这点目前也没有具体确定。但在史料典籍中可以找到翡翠作为玉器的记载。
例如:
张衡《西京赋》:翡翠火齐,络以美玉。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
班固《西都赋》: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
杜甫《丽人行》: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文中的火齐,悬黎,垂棘,随珠,水晶盘都是古代的玉石珠宝,而翡翠与之齐名,可见文中的“翡翠”指的就是指的玉石。因此“翡翠”至少在将近1900年以前就出现在了中国。
直到周代翡翠刀柄在河南洛阳出土,证明了翡翠至少在3000年以前就出现在了当时的中原地区。著名地质学家章鸿钊鉴定过刀柄后,确认其为“周代翡翠器”无疑。
那么在古代,缅甸翡翠会不会从五千里之外的蛮夷之地来到中原呢?张鸿钊的回应是:“周成王时,越裳氏曾重译来献,汉初西南蛮夷屡通中国,则亦不得谓周汉必无是物也。”越裳氏部落位于中原之西南,周成王距今已有三千余年,虽然不能证明翡翠来自越裳氏,但至少可以说明三千年前翡翠就已出现在了中原地区。
那么既然翡翠三千年前便出现在了中国,为何翡翠在清代是才流行起来呢?毕竟清代距今也不过几百年的历史啊。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追溯到古代了。
在古代,翡翠一直被视为“非真玉”始终不被皇室接受。因为古人界定玉的准则是一种超越自然的人文社会法则。也就是说古人是从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的角度,和玉的各种特征来对玉进行认定的。
于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所崇尚的仁,义,智,勇之风,便通过玉徳来体现。玉徳也就成为了古人鉴定“真玉”的标准。
而“玉徳”便是通过“玉声”来体现。也就是玉器相碰撞所发出的声音来判断玉质的好坏。古代君子所配之玉,在相碰时能发出五音(宫,商,角,徵,羽)为最好。如《札记。玉藻》中所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月(羽)——周还中规,折还中规。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
和田玉是被古人鉴定为真玉的唯一玉材,也是皇室认可的帝王玉。但这并不影响翡翠在民间的流传。
因为不管是玉徳,还是玉符,翡翠都远远胜过和田玉。论玉徳,翡翠相撞击声音清脆悦耳。论玉符,翡翠颜色变化丰富,艳丽动人。
但是由于等级森严的宫廷用玉制度已经成为了历代帝王世代相袭的清规戒律,所以导致“德”“符”双优的翡翠也不可以进入皇室。这就是为什么明代的庶民墓葬中虽然不乏翡翠葬器的出土,却在清乾隆以前,没有在帝王墓中发现翡翠的原因。清乾隆皇帝尤其钟爱翡翠,这才使“德”“符”双优的翡翠名正言顺的成为“真玉”坐上了“玉石之王“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