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鉴定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学科。玉器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或是礼仪神器,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情况下,古人能够使用原始工具精雕细琢,尤其是到目前为止,收藏已到真正达到了比眼力、靠知识的时代。。而如今不少玉器人为求快、追求最大利润,使用低档的原料、现代制作技术和艺术手段来仿制,看似近似,其实是留下大量浮躁痕迹,为鉴定提供大量的依据。那么,如何才能掌握玉器的鉴定和识别呢?
首先,从工艺的切割来区分,真品玉料采用线切割法、锯切割法或用砣切割痕迹。仿品由现代机械快工制作,线条走线均衡,深浅一样,多不自然、滞涩。钻孔由机械快速钻成,两面对钻的口径是一样,孔壁则较直,留有较细的螺旋纹,在放大镜下可观察到玉器表面的抛光面有粗细不均较顺畅的细凹线。
其次,从材料观察。真品玉料就近取材,以透闪石、阳起石软玉为主,多见鸡骨白、赭褐色和湖绿色玉,有的含金属闪点的不规则的云母状结构,硬度为5.5-6.5度。仿品多用硬度偏低的岫岩玉、南阳玉和地方杂玉,多用酸性、碱性和火烧快速腐蚀作旧处理。
再次从器型上观察。真品均为手工单件制作,同类器型无一相同,如琮即使同一块料裁下,制作也不相同。琮、璧多留有玉料或制作上残缺美。仿品器形工整而显呆板,市场上三节以上神人、兽面组合的柱状高式琮、三角、六角形的琮、刻有神徽璧、钺、镯、带钩、三叉形器、半圆形器和琮形管均为仿品,并产量大。
#p#副标题#e#
还有,从沁色上观察。真品历经千年,鸡骨白是天然呈色,不浮躁并深入肌骨。器表与纹饰受沁一致,沁色多彩、斑斓,自然形成一层油脂状包桨,即常说柔润的宝光;仿品多经化学方法快速作旧处理,多凹凸不平或有裂纹。快速抛光形成浮在器表光亮显得浮躁、刺眼而不自然,握在手中时有一种粗涩感,无土腥味。
最后,从纹饰上观察。真品多以阴线刻与剔地浅浮雕相结合,有的琢纹在不到1毫米的宽度内,竟在刻有四五条细若游丝线条,阴线条反复蹭划,转弯处多由多条小短线逐段接续而成,线条自然流畅。仿品的纹饰多依图录或线图琢刻,减地、细部花纹均不到位,多雕纹饰外轮廓。模仿的神徽无神韵,浮雕感不足,线条生硬且交待不清楚,不管何种器型都敢往上刻,连兽骨也刻上。
如果你充分掌握以上五种招式的运用,即使仍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鉴定师,笔者也相信,在收藏的过程中,市场各类赝品陷阱将会离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