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在网上发表了《铲除邮票计划供应体制》一文,有读者朋友质疑说“好一个铲字了得,谁来铲、怎么铲?”。我们知道,中邮实行邮票计划供应制由来已久,虽不得人心但表面上看邮人也只能是被动接受,对此落后的供应体制如果中邮不主动改进似乎对邮人来说也是个无能为力的问题。所以问题虽是个别朋友提出的,但是有此疑虑的朋友恐怕也不会是少数,因此,我愿就谁来铲、怎么铲的问题再做个初步探讨以商榷有此疑虑的朋友们。
邮票计划供应制,多年来中邮表面上一贯说是什么要按照“总量控制、适度从紧”的原则,但实际上不过是为了营造邮票货源紧张、供不应求的假象,一则是为新邮炒作布局设套,制造炒新氛围,二则是为了能够有效控制货源、拿捏供货节奏来进行新邮炒作,目的是为了将天量的新邮销售出去,扩大销售收入、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兼具个别实际操控者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不正当利益。新邮炒作损害的是邮人尤其是新入道的集邮者,使他们的集邮热情受打击被冷却,致使集邮者队伍日渐萎缩,集邮市场成为炒新之风兴风作浪,成为利益集团浑水摸鱼的场所,而炒新过后市场又会步入持续萧条。因此,铲除邮票计划供应制实为正本清源之策,其铲除的必要性自不待言。
但是, “铲除”的主体却不是中邮,而是要依靠广大的集邮爱好者,邮票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投资者和广大的邮商朋友,采取切实行动,群策群力形成合力,来共同完成“铲除邮票计划供应制”的历史使命。
我们完全有能力来完成铲除的使命,说到底我们还是应正视到我们的自身力量。我们还是应坚信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关于“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这一科学论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心向背一直是统治者统治权合法性的源泉,对于历史上的统治者尚且如此,又何况一个区区中邮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历史的必然,无论中邮集团多么的强大、多么的霸道,只要他失了人心、失了道义,对于他们所奉行的逻辑就必然是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别看广大的爱好者弱小,多年来被愚弄、受欺凌,但是一旦他们觉醒后开始了抗争,其发展的逻辑必然是抗争、失败;再抗争、再失败,直至胜利!这就是一切正义之举的逻辑。
至于说怎么铲,只要广大的爱好者和投资者做到这样几条就一定能够铲得:一是放弃年票预定,集邮爱好者相应地放弃贪大求全式的收藏方式;二是对当年发行的新邮不过早介入,放一放、凉一凉,放上他三五年再视情况而定;三是邮商朋友对中邮放货的新邮要慎重进货,不在高价进货,少进慢进,不受中邮指使进行新邮炒作。只要朋友们做到这几条,集邮市场也就自然的由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我们广大的消费者也就自然的成为了市场的主人。人们多年呼吁的新邮发行量过大的问题,也就自然的得到了解决。
要做到上述几点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以下认识:一是中邮所发行的任何一款新邮相对于市场需求来说都是超量的,根本不存在货源紧张的情况,市场缺什么也不会缺邮票,过几年在购买货源仍然有得是;二是中邮所印制的任何一款新邮都不是为了放在仓库里睡大觉的,无论通过什么途径他们总是要将货源卖给最终消费者的;三是中邮在时间上拖不过我们,拖得时间越长对我们越有利,拖得时间越长中邮就越是会被逼无奈,最后只得顺从消费者的意志。
当然,铲除的过程肯定不会是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一定会是个渐进而缓慢的过程,一是炒新之风由来已久,有着相当程度的历史惯性;二是一些新邮炒作的既得利益者定会百般阻挠、蓄意破坏、负隅顽抗。因而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只要广大的集邮爱好者和散户投资者明白了上述道理,逐步的远离新邮,铲除积弊就有希望,事实上新邮炒作目前就已经步入了越来越难以为继的窘境之中,我们只须顺此趋势在努把力、加把劲,促使铲除积弊之旅步入快车道。
最后,我之所以用一个“铲”字,一则是着意强调铲除积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二则是着重强调邮票计划供应制的落后性、腐朽性和反动性。
感谢大观先生的来稿,爱藏网将继续努力为广大藏友提供最新最全的收藏资讯!(在此也欢迎加入“北京邮票散户投资交流群参加讨论”,Q群:24343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