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武昌起义,以孙中山为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末落的清王朝的统治,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同时,也宣告了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破产。起义军攻克武汉三镇,即派员接管邮政、电报机关,制发《暂定邮政办理章程》。但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所篡夺。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38年中,国民党统治区的邮政叫中华邮政。
这套邮票也是收藏中的极品。1912年1月,中华民国师时政府成立。由于新邮票还来不及印刷,当时的邮政总办就在清代播龙邮票15种上加盖“临时中立”字样后,在革命党控制的福州发行。于是,由加盖“临时中立”改为加盖“中华民国”。其中1元倒盖票市场价格在30 000元以上。
普5加盖楷体字“中华民国”邮票
1912年3月发行,全套15枚。播龙邮票本由英国华德路父子公司承印,推翻帝制后,中华民国继续与其履行合约,接办清朝末了事宜,并通知他们将印成尚未交货的邮票,一律加印上“中华民国”4字后再行交货。加盖的字式为5号楷体字,排列整齐。加盖的质量比上海所盖的宋体字要好很多。但亦在3分票中发现了倒盖变体。
普5加盖楷体字“中华民国”邮票
#p#副标题#e#
1911年11月9日,福建新军起义,成立军政府,决定废除大清邮票,发行民国邮票。把持中国邮政大权而又敌视辛亥革命的清朝邮传部邮政总办法国人帛黎(Theophile Piry )得知后,惟恐福建发行新邮票,随令上海邮政供应处,将清代无水印蟠龙邮票巧种加盖红色或黑色“临时中立”四个字,呈一字形横列票上。1912年1月30日,福州邮局开始发行加盖“临时中立”邮票,三天内共售出蟠龙加盖邮票4种6180枚,欠资加盖邮票5种450枚,一时掀起轩然大波。
南京政府闻讯后,当即由外交部、交通部电令停售“临时中立”邮票。2月12日,溥仪退位,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2月24日,交通部奉孙中山之命致电袁世凯:“清帝逊位后,前清邮票理应取消,但民国纪念邮票虽已由本部赶印,然出版尚须时日。为权宜之计,只可将前清邮票加印‘中华民国’48四字,一律通行,以应目下邮件之用,请就近令帛黎总办通电各邮务总办速即照行,并乞电复”。袁世凯收到电报后答应照力,帛黎借口省钱,授意上海邮政供应处在各地退缴和库存“临时中立”邮票上再竖着补盖“中华民国”四字,与原加盖的“临时中立”呈十字形交叉。3月20日,加盖有“中华民国临时中立”字样的邮票开始在汉口、南京、长沙三地发售,仅出售了8种,其余7种及欠资邮票未发行。
3月19日,孙中山十分气愤地再次致电袁世凯,提出“中华民国临时中立”邮票“实属有碍国体。闻已颁发数省,应请即令帛黎转电各处,必须无‘临时中立’字样,方许发行。”在孙中山斥责下,帛黎下令停售并撤回上述邮票。3月24日,‘各地邮局先后发售加盖有“中华民国”字样的邮票。据史料-记载已发行和加盖后未发行的“临时中立”邮票共46种,完整的大全套只有少量流传于世,成为民国初年邮票中的珍贵罕品。
在此之前的2月5日上午,孙中山曾专门主持内阁会议,研究发行中华民国邮票事宜,内阁决议:“《光复纪念》邮票用孙中山大总统肖像。”随后,上海《民生报》、《申报》即予报道,最终因孙中山辞职而邮票未能正式开印。
#p#副标题#e#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后,便着手把自己的形象印上邮票,但遭到反对。后几经论战与斗争,12月15日中华邮政发行了印有孙中山头像的《光复纪念》邮票和印有袁世凯头像的《共和纪念》邮票。一个国家同时发行两套政见不同又同时在世的国家元首纪念邮票,举世罕见,这也是中华民国首次发行纪念邮票,《申报》以《决购纪念邮票》为题,向公众广泛传递了新邮票发行缘起、名称、图案、面值、停售日期以及停售后余票的收缴销毁、不再重印等信息,引发集邮者争相购买,许多人从此走上了集邮道路。
1912年5月,清政府邮传部改为中华民国交通部。11月15日,交通部明令废除全部择站,裁择归邮。1913年重新划分邮政区域,每省为一个邮务区,全国共21个邮区,省内设邮务管理局。邮政总局设于北京。中华邮政在经营上强调迅速、安全、普遍、服务。1914年3月1日,加人了万国邮政联-盟,9月1日起个全面执行《万国邮政公约》,并实行新邮区体制。经过多年斗争,1922年2月1日太平洋会议通过了撤销帝国主义在华客邮的议案。
在北洋政府统治下,军阀连年混战,邮政部门为了保持邮路不因战争而中断,往往采用迂回海路运送邮件。在军阀交战地区,则由邮政视察员与交战双方接洽,由邮递员持白旗或带臂章通过封锁线交换邮件。
1913年,中华邮政发行图案为帆船、农夫、宫门的普通邮票,面值1角和1角以下的是帆船图,1元以下的是农夫图,1元和1元以上的是宫门图,俗称帆船票,分伦敦版、北京老到版和北京新版。
被集邮界爱称为“民国四珍”的“宫门倒印”变体票、北京老版宫门1元误盖“限省新贴用”变体票、北京老版帆船3分“暂作贰分”倒盖票、北京新版帆船4分“暂作叁分”倒盖票,皆因印刷过程中不慎造成。当邮局售出这些邮票后,很快便发现了问题,于是将其余的错票全部销毁,集邮界见其存世稀少,特定为名贵邮票。
#p#副标题#e#
从清末到民初,外国人一直占据着中国邮政主要领导的位置。1926年中华邮政中有119名外国人供职,其中担任邮务长职务的就高达44人。1927年,设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和设在北京的北洋政府各有一个邮政总局,两个邮政总局的总力、同是法国人铁士兰。1928年6月,北洋政府垮台,北京邮政总局被撤销。南京交通部邮政总局统一管理全国邮务,帆船等邮票仍继续使用,直至1936为止。1929年,国民党政府
发行以蒋介石头像为主图的“统一纪念票”。1931年,中华邮政结束了由外国人控制中国邮政最高管理权的局面,开始发行新图样的普通邮票。孙中山像和六位烈士(邓铿、陈其美、廖仲恺、朱执信、宋教仁、黄兴)像成为邮票主图。
1931年9月18日,口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三省很快沦陷。起初,中华邮政还坚持营业,但伪满邮政却要求自1932年8月1日起,东北全境必须使用伪满邮票。如果使用伪满邮票,实质上就是承认了伪政权。为此,中华邮政于7月宣布停业,近3000名邮政员工撤回关内。
1934年,中华邮政严令取缔了各地民信局;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邮票面值即从按银元计算改为按法币计算。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华邮政总局先迁至汉口,后移驻重庆。同时,任命外国人为区域邮政总视察,指挥沦陷区邮政事务。抗战开始后,中华邮政即开办军邮局,为抗日部队服务。由于连年战火,邮政资费频频调整,为此多次发行加盖
改值邮票。抗时期的邮票大都在香港、重庆、福建南平印制。其中,中华邮政委托纽约美国钞票公司以雕刻版印制的孙中山像2元票,在重庆一邮局售出一整版50枚中心人像倒印变体票,因一直未再发现,存世的50枚成为中国珍邮,为使孙中山像正置,中国集邮界一般称这枚邮票为“边框倒印”。
#p#副标题#e#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错误地判断形势,撕毁国共协定,悍然挑起内战。由于国民党政府采用通货膨胀政策,致使物价飞涨,货币贬值,邮资也不断攀升。短短数年间,邮票面值一改再改,越升越高。1937年投寄一封国内平信,邮资5分饯,1945年为20元,到了1948年7月,邮资涨至15000元。邮资不断变化,使刚印好的邮票就不适用,不得不改值加盖,或印制新的邮票,邮票面值最高达500万元。1949年1月,法币及旧的法币邮票停用,金圆券为通用货币,邮资继续大幅度上升,中华邮政不得已发行了单位邮票、基数邮票和银圆邮票。1949年5月16日,上海邮局实行单位邮票的当天,一封国内平信合金圆券16万元,20日涨到32万元,24日又涨到
120万元,中华邮政陷于瘫痪局面。在邮电部档案室里保存着1949年6月12日重庆寄至贵阳的一封平信,共贴48枚邮票,总面值为2160万元,即使贴了这么多邮票,邮局还在信封上批注:“请于投递时,向收件人补收邮费100万元”。
#p#副标题#e#
民普7北京一版帆船、农获、牌坊邮票
1914年一1919年发行。全套22枚,先发行19种,面值与伦敦版相同。至1919年又续印1分半、1角3分及20元3种,习称“北京老版”。其中2元票中主图为国子监牌坊,被发现有倒印的,俗称“宫门倒”,为民国四珍之一,单枚价格250 000元。
民普7北京一版帆船、农获、牌坊邮票
民普8北京一版帆船加盖“暂作”改值邮票
1922年11月1日起中华民国调整邮资,因预料2分邮票可能用量很大,于是将3分票的一部分,由财政部印刷局以5号宋字及大“2”字,4个五角星,浇制成全张50枚凸版,用红色加盖“暂作贰分”出售。其中有倒盖变体出现,因变体票存世稀少,被誉为“民国四珍”之一。单枚市场价格70 000元。1930年间,因需要1分面值邮票措配其他面值邮票售用,遂照前例,将库存的3分票一批,用红色加盖成“暂作壹分”发行。 中华邮政在几十年中一直保持着半独立的特殊地位,管理上的最大特点是集中统一,实行垂直领导,不受地方行政区域限制。其依靠严明的纪律、较优厚的员工待遇、统一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职责分工、比较合理的网点设置等措施,保障了邮政的正常运转。
民普8北京一版帆船加盖“暂作”改值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