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金银错的装饰题材和内容主要有下面几种:
题材一:铭文。
青铜器上的铭文是在商代出现的,最先是铸造的,战国、秦、汉多是刻的或錾的,但是,无论是铸的,还是錾刻的,铭文与铜器的本色没有区别,粗心的人,有时会对铭文视而不见。但是,从春秋时期错金银工艺兴起后,人们在铜器上用黄金错成铭文,这样,铭文就熠熠生辉,人们一见到青铜器,金光闪动的铭文就会抢先进入视线。尤其是青铜器经过地下千年埋藏,其表面已变成深颜色的“绿漆古”或“黑漆古”,而金错铭文则数千年光辉丝毫不减,这样,它们就好像夏夜深蓝色天空中闪烁的星星,非常美观!
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错金银青铜器,就是一件错金铭文的奕书罐,是春秋中期的,器高48.4厘米,素面,颈至肩下,有金错铭文五行共四十字。铭文大意是:在正月季春,栾书作此器,用以祭祀祖先,希望长寿,子孙永宝用。架书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卒于公元前573年。目前,我们尚未见到过比此器更早的错金青铜器。
自公元前6世纪金错铭文开了个头,从此之后,竞相仿效,风行了近一千年,、其高峰期是春秋后期至汉代。
金银错本身是一种装饰工艺,为了追求装饰美,铭文从此发生了变化,铭文的位置,从器内移于器表,并刻意进行经营。金错铭文一般使用各种美术字,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吴越鸟虫书。
鸟虫书又名虫书、鸟篆、鸟籀,是篆书中的花体,往往用虫鸟组成笔画,似书似画,饶有情趣。金错鸟虫书铭文,在春秋至战国早期,多用于兵器上,秦汉则见于壶等容器上,如上海博物馆藏金银错鸟篆纹铜壶和河北省满城西汉墓出土的金错鸟篆纹铜壶。
有些青铜器金错铭文,虽然不是鸟虫书,但也有图案化、艺术化的倾向。如1957年安徽寿县出土的战国金错鄂君启节,上有金错铭文312字,字体似草叶篆,线条劲细飘逸,横竖笔画交叉处,常常以圆点装饰,好似点点明星散落于字里行间,非常美观。
题材二:几何纹图案。
金银错青铜器多用几何纹装饰,其中尤其以儿何云纹最多见。
金银错几何云纹,与以往青铜器的几何云纹不同,其主要特点是,它既有几何图案所固有的严谨规则构成的骨法,而又在规则中求变化。如多使用细而匀称的云纹涡线,而旋转的细涡线之间,是用较宽的面来联结,这种纹饰富有节奏感和跳跃性,显得格外清新和活泼。几何图案的创新,是战国秦汉金银错工艺一个突出的艺术成就。
此外,几何图案还有菱纹、三角纹、雷纹、勾连纹等几种,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纹饰。
题材三:动物纹图案。
青铜器上的动物纹、狩猎纹以及各种动物造型的眼、眉、鼻、嘴、爪、毛、羽的描画等,有不少也为金银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