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铸币采用的是翻砂工艺,这种工艺是我国古代铸币的主要方法之一,隋代以前一般是用钱范来铸造,到了唐代则开始启用母钱翻砂的工艺来铸造钱币。清代每当钱局开始铸币时首先要先取精炼的黄铜让钱局工匠手雕制成雕母,然后再以雕母翻铸若干母钱,最后再用母钱来翻铸流通货币。
对于雕母的理解,就是每一枚都是孤品,因为是纯手工制作雕刻的,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也就出现了各种版别,雕母也算是玩清钱的泉友们的最终追求的“奢侈品”之一,当然这也是我的梦想,不过对于我来说能买到母钱就已经非常开心了!对于玩古玩,最好的学习方法除了多看书,就是尽量多看实物真品,书本上学习的是工艺特征,实物则是看的历史韵味。对于我玩母钱来说手上有一枚母钱的实物,再结合书本知识,这样就会进步的很快。之后自己又买到了几枚清代母钱,有嘉庆的,还有有咸丰的,通过学习发现每个朝代的母钱工艺也有着明显的差别,比方说翻砂的砂质,铸造的工艺以及铜质等等,这些都是真实的历史写照,从这些钱币中就能看到一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
先说说母钱的特点吧,过去人总结的经验好像什么鱼脊背,什么字口深等等就是母钱了,其实不然,我就过手过不是鱼脊背而是直边的,也有字口不是很深的母钱,母钱也分很多,有雕母直翻完后没用过的,也有翻铸多次子钱的母钱,母钱翻铸子钱的次数越多越会对母钱有所损伤。所以从这点上也可以判断出一枚母钱的状态,同时这也是判断其是否具有母钱性质的一个方法。再有就是从地张和穿口上来判断,母钱地张的翻砂痕迹通常要比子钱细致很多,通过地张的砂质也可以判断其性质,至于穿口,这就要取决于工匠修穿的方法和工艺了,一般来说母钱的穿口都是会由工匠修打磨的,这也是为了翻铸子钱,所以母钱的穿口四边都会有打磨的痕迹。最后说说母钱的文字,母钱的文字一般都要比子钱高挺精致,这也是为了翻铸子钱时拔模方便,所有一般情况下字体连接地张的地方都会有雕母的手雕的痕迹在上面,但是有些也是现代人加刀出来的。
对于假母钱我和麦老一样深恶痛绝,只是分析点入手不同,一同探讨。早日共识,万法归宗
这几年上手了几千枚母钱。我把的体会总结如下
任何清母钱都不修地章。所有修过的都可以认定是后刀!
所有的母钱都不修文字。同治钱有例外,故宫惟独没有同治钱雕母,只有一些木样,
我来补充解释说明一下以免有误区!
真正的母钱是没有修地章的!那些修了地章的钱,都是后加刀的!
所有的母钱都不修文字。同治钱有例外!(不矛盾吧)白话点说:就是除了同治母钱个别有修文字现象。 其他的各朝的清母都不修文字!
母钱修“字根部”和“修地章修文字”是两个概念,不矛盾!这是玩清母的人都知道的常识!
地章就是指钱肉部分 文字是指钱文和笔画! 字根是指文字的根部和钱肉相连的部分,有些母钱为了铸出效果好的子钱,工人在字根修整去除粘连,加深字根突出文字!
许多母钱在外郭与钱肉的相交出也有这种修整!
总之至于如何才能分辨出母钱的真伪那就要靠自己积累知识和经验了,不过我总结出一点,那就是别贪便宜~基本上便宜都没好事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