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片虽然个儿小,却颇具风采神韵,是收藏者甚佳的标本。
现在的陶瓷收藏,传世的整器越来越少,而且通常价值连城,普通的收藏者收藏不起。总去博物馆看实物,终究不是自己的东西,且无法上手也不解渴。在这种情况下,瓷片收藏就显出其优越性与可行性了。相比较整器收藏,瓷片收藏风险较小,价格相对低廉,获得真品的机会也还稍大一些。一般收藏者所费不多便能购藏,且同样可以欣赏到陶瓷的风韵。笔者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曾亲眼见到一位藏友,拿一康熙青花瓷片,把玩了半天,小乙仔细地擦去上面的泥土,最后以150元的价格与摊主成交,双方都很满意。尤其是那位藏友,喜笑颜开,溢于言表。
瓷片收藏前景看好
瓷片收藏和整器收藏有异曲同工的妙处,因为它们的胎、釉、纹饰甚至连器形等都是相同的。如果对瓷片的认识达到了较高层次,那么在辨别整器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所以,以较低成本购藏瓷片,以此来提升眼力,是非常值得一做的事情。
另外,整器收藏有一个缺点,因为整器比较珍贵,欣赏把玩时总要慎之又慎,担心损坏,总有一种心理负担。在这种大前提下,观赏把玩的心情就会受到影响。因为此时重点关心的可能不再是器物本身的美,而是总想着千万不要损坏、别掉地上了。而把玩瓷片时,通常没有这样的心理负担,在体会它的残缺美的时候,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信息。
有些人专门收藏瓷片,我曾经见过不少。其中有一些收藏大家收藏的瓷片非常精美,儿乎是绝品。这些瓷片同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现在,大家经济意识非常强,社会发展也很快,瓷片的价值应该越来越高。如果是真品瓷片,并且是一个完整的系列,我认为它的价值不应该在单件之下。因为一个整组的组合,它的艺术特点、承载的信息量会比单件更加丰富。所以,瓷片有一个非常看好的价值前景。
找到收藏瓷片的途径
收藏瓷片当然可以与整器收藏一样,到古玩市场、地摊、乡下等地方去淘换,,但还有一些特殊的途径值得一提。
途径一:野外捡到宝贝。在过去,陶瓷基本上都是生活用品,人们打碎了可能就会扔了。几百年以后,这些瓷片就埋藏在地下。特别是像北京、西安、南京这些历史文化古城,往往一动土底下就有瓷片。因此建议一些朋友,也可以像搞地质、生物的人常到野外采集标本一样,去野外收集瓷片。比如可以经常到正在修建公路的工地上去楚摸踅摸,这就是很好的时机。
途径二:抓住城市建设的机会。搞基本建设与城市改造会有很多土方工程,经常会有一些瓷片出土,而通过这个方式淘换来的瓷片一般都是真品。此外,瓷片的种类与数量会因地区而定。比如北京是元、明、清三朝古都,明清时期的瓷器非常多,尤其是明代。再比如,古城扬州唐代的瓷片较多,因为当时它是一个港口,所以在扬州比较容易出现盛唐时期各个窑口烧造的瓷片。同样,杭州是南宋的者p成,瓷片也非常多,据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出土了很多南宋时期的瓷片。因此,有些人出差或旅行时,会来到一个地方有针对性地重点收藏一些瓷片。
当然这种收藏方式是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并且不影响他人施工。通过这个方式淘换来的瓷片是不违法的,而到窑址去挖掘却是不被允许的。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北京四中兴建一栋教学楼时,出土了大量明代早期的瓷片,确切地说是洪武时期的瓷片。更早的在20世纪70年代时期,北京现在的北二环,出土了很多元代或明初时期的瓷片。北二环当时是明代的城墙,永乐时期建明代城墙时,基本上是两边打墙、中间夯土,有很多明代的瓷器等都埋在了城墙地下。因此,许多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都在北二环捡到过精美的明青花瓷片。
途径三:枯井下觅宝。瓷片容易埋在地下是有历史原因的,当时的垃圾不像现在这样集中处理,儿乎就是就地掩埋的状况。其中枯井也是瓷片藏身的一个地方。因为当时人们饮用井水,当一口井不出水时,人们就会把碎瓷片等填到井里,或者是打水时不小合落下瓷器。枯井下的瓷片一般保存得都比较好,因为那个时期地下水位比较高,有利于保护瓷片少受损失。
感受瓷片收藏的乐趣
刚刚淘换回来的瓷片很脏,清洗、把玩时就是享受美的时候,能够得到一些最真切的心得体会。比如说,通过瓷片的断面可以看到胎釉结合的程度,此外还能直接看到胎的颜色、致密程度,釉的薄厚、釉的断面,以至于瓷片的花纹,甚至底足部分都能看到,弥补了参观博物馆时无法上手真品的缺憾。
洗干净之后,瓷片就可以成为自己收藏的一个标本了。虽然付出了一点辛苦,但有了瓷片标本在手里,效果最显著。如此通过日积月累的收集,不同风格的瓷片不断得到完善,收藏的瓷片慢慢形成了一个组合。
在整理这些瓷片组合的过程中,在排列顺序时,去研究,去体会,去感受,去找出其中的规律,这就是丰富自己知识、练习眼力的一个极佳的途径,可以为将来收藏整器打好基础。所以,瓷片收藏是收藏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途径。
另外,现在的研究和收藏都倾向于官窑瓷器,然而目前官窑瓷器处于一个可望不可求的状态。因为好的官窑瓷,或者真正的官窑瓷少之又少,是藏家作为重器收藏的。市场上当然也有,不过东西少,价格昂贵,风险大。而民窑的东西都是生活用品,器形一般,但内涵很丰富。如果单从一个简单的陶瓷研究的角度来说,对通常说的五千年历史文化,大家集中研究的都是精华,精华,还是精华。那么,对于民俗的东西应该怎么研究?对民间文化怎么去看待、认识?其实现在做得很不够。近些年来一直提倡保护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很多东西都是从古到今不断遗留下来的,并且有些东西到了今天已经消失了或者濒临消失,恰恰就是这些消失的东西在民窑青花上有显示。比如说,人们以前所讲的吉祥语在青花瓷上表现非常丰富。再比如人物故事、花卉图案等在青花瓷上也都有体现。而收藏整器青花的难度过高,那么就可以在收藏瓷片中体会。
瓷片辨伪,不容小视
现在瓷片收藏处于十分丰富的一个状态,瓷片很多,收藏的人也很多。仿品无孔不入,有些人为了迎合收藏队伍的需求,出售一些新仿的瓷片。这些新仿瓷片有可能是烧坏的瓷器,或者是其他原因导致的不能卖成品的瓷器,就打碎了卖瓷片。因此对藏友来说,不光是鉴别瓷器,鉴别瓷片的问题也同样存在。平常我们所说的真伪鉴定都是针对整器的,对瓷片的鉴定有所忽视。#p#分页标题#e#
事实上,有很多人是购藏到了瓷片之后,认为瓷片的釉、胎、断面都可以看得很清楚,符合书中记载,于是就会以此为依据,以此为标本去衡量市面上流通的整器,去收藏。而此时如果瓷片是假的,就会给陶瓷收藏带来很大的风险。比如,现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的摊位上真真假假的汝窑瓷片就很多。我从事陶瓷征集工作这些年,向我这里卖汝瓷的不少,有人有一两件,有人有五六件,最多的有人达到二十几件,卖家自然都说是真品。这就提出一个疑问,汝窑的瓷器有可能这么集中、大批量地出现 吗?对于这种现象,我建议藏友还是要冷静一点为好。我曾经亲耳听潘家园卖汝瓷的人讲过一片真汝窑瓷片要一两万元。所以一件宋代汝窑瓷器不可能就只卖几万元。有些所谓的名窑瓷片的争议非常大。有人认为是真的,但大多数人持怀疑态度。有些明显是假的,但还是有收藏家不惜重金将其买到手里。总之,目前瓷片收藏的前景非常看好,特别是各个年代的精品,比如五大名窑、元青花、康雍乾官窑等,升值潜力十分诱人。而眼下正是收藏古瓷片的好时期,随着建筑工地挖地基、翻修扩建路面、铺设各种管道等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的进行,会出现许多有价值的古瓷片。而若干年以后,当大规模的基建告一段落时,收藏瓷片就没那么容易了。到那时恐怕即便是普通的瓷片,其价格也有成倍上涨的可能。
不过如果真正收藏瓷片,这里也有很多的讲究和学问。
第一,辨真伪。只有确定瓷片是真品之后,才去收藏,否则没有意义。
第二,求典型。收藏的瓷片最好是在釉色、胎质、纹饰、款识等某一个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也就是具有典型性。一般来说,有“天”有“地”(即带有口沿和底足)的瓷片信息量大,研究价值相对较高。此外,观赏器的瓷片的价值通常比生活器的瓷片在市场上要更受青睐。
第三,有档次。尽可能地选择当时那个朝代的精品、珍品瓷片。比如,晚清、民国新粉彩和浅绛彩中的一些有名头的作品的瓷片颇具升值潜力。
第四,要相对完整。瓷片本来就是残缺破碎的,但是太过零碎就无法欣赏它本来的神韵了,那就失去了瓷片收藏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要将有底足、口沿、款识、纹饰的瓷片作为首选。
第五,成体系。尽量收藏一个系列的瓷片标本,可以相互比较与参考,从州本上把握它们的共性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