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佳士2008秋拍 林风眠《湖畔农暇》 206万港元成交
香港佳士得2008春拍 吴冠中《桂林山村》 342.2736万元成交
对近几年中国艺术品拍卖行情稍稍有所关注的人不难发现,除了像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等这些焦点式的当代艺术家作品之外,民国画家尤其是早年留法的一批油画家的市场表现也非常抢眼,受到机构和藏家的追捧,拍卖价格持续走高。根据爱藏拍卖信息网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艺术家价格指数排名中,前10位中就有5位是民国时期留学法国的艺术家:常玉、林风眠、吴大羽、庞薰琹、吴冠中。除了吴冠中是在1947年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时间较晚外,其他人都是早年留法的画家。虽然这些留法艺术家的艺术取向不尽相同,但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却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受到市场越来越密切的关注,成为名副其实的市场“绩优股”。除了徐悲鸿、林风眠这样一直被市场、藏家和机构关注的热门画家外,常玉、潘玉良、吴大羽等人的市场表现近几年也呈现迅速上扬的态势,拍卖记录屡创新高。
为什么不是留日、留美或留英的画家?
中国20世纪初的出国留学热潮中,日本、美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是主要目的地。风雨飘摇的晚清政府终于不得不采取措施来适应时代的急剧变化,在日本向大唐帝国派出遣唐使后约1000年,清政府有史以来向日本派遣了第一批留学生。在早期留学生名单中,能够见诸记载的、系统学习西方绘画艺术的年轻人有李铁夫、冯钢百、李毅士和李叔同等。作为中国第一批主动走出国门、有意识地学习吸收西方油画语言体系的艺术先行者,他们已经毫无争议地进入到中国近现代油画史和美术史的坐标中。但正如美术史学者吕澎所说,尽管李铁夫被认为是最早留学国外并在艺术方面卓有成效的艺术家,但是他在艺术史上的位置具有更多的象征性——这个评价对于其他人也是适用的。李铁夫在纽约美术学院的同学冯钢百有着在美国和法国留学的经历,但是他和此时的其他画家一样,更多地是担负起了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国美术教育或者革命活动的角色。文献记载的李毅士的作品数量微乎其微,这与他多才多艺而又身兼数职而无暇进行绘画创作不无关系。具有传奇色彩的李叔同更是精通诗词、篆刻、书法、音乐、油画等各个艺术门类,1910年,他携日本妻子回国,不但组织文化团体,编辑诸如《太平洋画报》、《文学杂志》等杂志,还投入了大量精力在美术和音乐教育上。才能和兴趣的多样化,时间和精力上的限制都使得李叔同在回国之后作品极少,画家在日本所创作的大量油画虽然被带回国内,却不幸毁于历史动乱。由此可以看出,民国第一批出国留学画家虽然具有开创性意义、虽然有深厚的功底和突出成就,但却过多分身于美术教育和其他艺术门类及社会活动,因此在绘画面貌和作品数量上不够突出和丰富。这与后来留法画家有着很大不同。
徐悲鸿与林风眠的历史定位和美术史意义突出
二战之前,法国一直是西方艺术的中心,也是外国留学生向往的艺术圣地。中国留学生逐渐抛弃作为西方艺术“转述者”或“转译者”身份的日本,转而选择法国,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如果说李铁夫等人的留学经历和艺术实践还只是一种自发状态下的个人化行为,那么到了徐悲鸿、林风眠、常玉等人这里,这种留学和艺术实践就已经具有了一种比较纯粹的目的意识——那就是通过学习西方艺术来寻求中国绘画面临的困境。#p#分页标题#e#
这一时期留学法国的人很多,包括了庞薰琹、常玉、潘玉良、常书鸿、林风眠、徐悲鸿、吴大羽、颜文晖等一批知名画家,其中尤以徐悲鸿和林风眠对于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贡献最为重要。1919年赴法国留学的徐悲鸿更是基于改变中国传统绘画的困境和所谓的“弊端”而有意识、有选择地对西方艺术进行学习。面对当时如火如荼的西方现代艺术潮流,徐悲鸿根据中国绘画轻透视、轻结构等特点逆潮流而动,选择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及以后的古典绘画作为学习和改造中国绘画的途径。而且,1927年回国后,先后在各大美术院校任职的特殊的身份和影响力,使得徐悲鸿的艺术及其理念在中国美术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也使得他的绘画作品一直以来就受到很大的关注,近几年更是在拍卖市场上屡创天价。2006年,徐悲鸿的油画《愚公移山》在翰海拍卖会上获价3300万元;同年该纪录又被佳士得拍卖的油画《奴隶与狮》所打破:成交价为5388万港元。2007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徐悲鸿1939年创作的油画《放下你的鞭子》以2000万港元起拍,经过多轮较量,最后被一买家以7200万港元的天价收入囊中。
林风眠被认为是“中西融合”的这一艺术理想的倡导者、开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是已经接近了“东西方和谐与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画家。相比而言,林风眠对于中国美术的影响比徐悲鸿要小一些,但是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变革中与徐悲鸿的艺术观相对应的画家,林风眠仍然是一位对中国美术史有着重要建设意义的大师,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之一。林风眠的作品近年来无论是油画还是国画都受到藏家的追捧,在香港苏富比和佳士得拍卖会上也是频频刷新记录。在香港佳士得2005年春拍会上,林风眠的《金秋》以510多万元成交;香港苏富比2005秋拍会上一幅《四美图》以820万元成交,每平尺达190多万元。2007年春拍中,北京保利推出的林风眠的《紫衣少女》以280.5万元成交,香港佳士得上拍的《静物》则以213.8万元成交。东外滩2008古董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中,林风眠的《人体油画》等三幅小幅油画成交价都在百万元以上。2008年中国嘉德秋拍,油画《霸王别姬》成交价为179.2万元。
势头猛劲的常玉、潘玉良等其他旅法画家
常玉和潘玉良在生平和艺术面貌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是孤身一人远赴法国留学最后客死他乡,而且艺术风格上受到西方现代流派尤其是野兽派马蒂斯等人的影响很大,作品中女人体占了很大一部分,也最具有代表性。同时,两人的作品中都透露出一种浓郁的东方式的忧伤和乡愁。传奇的经历、独特的艺术个性和画面风格使得常玉和潘玉良近年来受到理论界和市场广泛的关注。
常玉,这位1920年赴法,最终客死他乡的传奇画家的作品生前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几乎没有什么人收藏他的画。据说在其去世之后,他的作品成捆地出现在巴黎的拍卖行,仅仅几百法郎一幅。直到上世纪80年代,欧洲和我国台湾的画商才逐步发现其作品的价值。但其作品真正进入艺术市场还是近几年的事情。2004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推出的《翘腿裸女》以约734.37万港元成交,之后常玉作品的价格在艺术市场上急速上升,基本上都是出现在苏富比、佳士得这样的国际性拍卖行,且作品成交率非常高,基本上很少流拍,一旦在拍场上出现就成为藏家争夺的目标。常玉于1950年创作的《四裸女》,在2005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以1734.16万元的价格创作了当时其作品的世界拍卖记录。2006年4月8日于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的“香港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场上,估价为500万至700万港元的《花中君子》最终以2812万港元天价成交。2007年上海泓盛拍卖公司春拍中,常玉《郁金香》以537.6万元成交;在随后的秋拍中,风景油画精品《群鸟》最终以425.6万元成交。#p#分页标题#e#
在所有提到潘玉良的文章著述中,几乎都要提到潘玉良独特而坎坷的人生经历。早年被舅舅卖入青楼的潘玉良后来在潘赞化、刘海粟等人的帮助、鼓励和支持下才逐渐走向艺术道路,迫于国内的各种偏见和阻挠,也为了更好地接触学习西方艺术,潘玉良只身远赴法国。曲折的身世和世俗的偏见在潘玉良内心深处造成了无法磨灭的伤害,也使得这位充满着对于生活、爱情和艺术的执着追求的民国女艺术家把自己所有的才华和激情都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从而使她的作品在呈现出淡淡的忧伤和女性情怀的同时,又充溢着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爱情、艺术的渴望和追求,潘玉良大量的人体画和自画像正是出于作为一位有着正当理想和追求的女人及女性艺术家身份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的动机,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在中国近现代油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时,由于一些文学、影视作品等的宣传和影响,潘玉良早已超出艺术史的范畴而为社会所熟悉,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提高了其作品在市场中的受关注度。然而,潘玉良的大部分作品被安徽省博物馆收藏(4900多件),社会上流传的很少,一旦上拍,就会被各方追捧。1998年嘉德春拍中,潘玉良的《南方小镇》以仅以8.25万元成交,到了2002年,一幅《自画像》和一幅《人体》分别在上海国拍和中鸿信以25万和30.8万元成交。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潘玉良的一幅纸本彩墨《拂柳少女》以180万港元成交。
除了徐悲鸿、林风眠、常玉和潘玉良这样的市场热点外,庞薰琹、常书鸿、吴大羽、颜文晖等其他留法画家的市场表现也不容忽视,有的已经受到市场的重视,有的蓄势待发,应当予以积极关注。以吴大羽为例,民国11年(1922年)留学法国,肄业于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其间曾一度在雕塑大师布尔代尔工作室学习雕塑,是中国第一代油画开拓大师,第一代现代主义的垦荒者,第一代抽象绘画的代表人物。经他调教出来的知名画家有赵春翔、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闵希文、庄华岳、李霖灿等人。2005年广州嘉德夏季拍卖会中,吴大羽的油画《彩韵》(97×65cm)仅以19.8万元成交,到了2007年上海泓盛秋拍中,其油画作品《秋韵-60》(53×38cm)的成交家已经高达257.6万元;2008年浙江中财拍卖行秋拍,油画《无题-32》(53×38cm)以352万元成交,市场表现强于潘玉良。再如庞薰琹,1925-1930年在巴黎叙利恩学院及大茅屋学院习画。1932年于上海发起“决澜社”。曾担任北平国立艺专、杭州国立艺专、四川省立艺专、中央大学艺术系、广东省立艺专、中央美术学院等院校教授、系主任及教务长等职,近年来市场表现同样不俗,拍卖成交价格稳定在6位数,长期来看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市场低迷应逢低吸纳
当前全球经济下滑,全球艺术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反而是个自我调整,破除泡沫,逐步走向理性的大好时机。在这个过程中,作品的实际价值将得到显现,非理性的价格虚高现象将得到有效的遏制,同时,也会使从理论界到市场对于艺术品的真正价值和市场定位有一个重新审视。这样一来,那些由于市场的过度炒作而被忽略的一部分艺术家的作品也就有了被重新认识的机会。同样,即便是那些市场认可度比较高的画家,其非代表作虽然同样水准很高,但由于投机心态等原因,其价值往往也被不同程度地低估。这一部分作品在市场调整之后,相信也会有一个价值回归的趋势。
中国早期留法画家的作品在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突出表现不是偶然的,既有公认的美术史的定位和认知度,又有自己独特和相对一致的艺术面貌,而且在各个阶段有一定的作品数量保证,这些都是影响到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与拍卖价格虚高,充斥泡沫的当代艺术作品有所区别的是,早期留法画家的作品经过了大半个世纪的心理沉淀,今天的理论界和收藏界已经能够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距离之外进行观照,这些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美术史意义被越来越明确和肯定的同时,其市场表现也在稳步提升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其价值的真正回归,有的画家及其代表作已经开始呈现快速拉升的态势。对于投资者而言,除了代表作之外的其他作品,包括艺术家各个阶段不同风格和材质的作品,都应当予以密切关注,适当地逢低吸纳,不失为明智之举。#p#分页标题#e#
另外,事实上在中国早期艺术家中,由于各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优秀的艺术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历史定位和市场关注,相信随着美术史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拍卖市场的逐步理性和成熟,这些艺术家的价值迟早会得到认可。一位理性和具有前瞻视野的收藏家,应当善于分析和发现这样的艺术家线索,大胆收入,耐心保有。如果有可能,还可以积极配合相关的研究和宣传。这样,一方面有益于这类艺术家作品的收集、保护以及价值实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自己的收藏在市场中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