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赞歌——欢乐的泼水节》
一、缘起
我初次看到袁运生先生的壁画,是上世纪70年代末在北京机场的大墙上。那是《生命的赞歌——欢乐的泼水节》(图1),仿佛是冬天过后,眼前一片新绿。
2007年8月,在敦煌,在纪念段文杰先生从事敦煌艺术六十周年的大会上,即在“敦煌壁画艺术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认识了袁运生先生。深深认识到,袁运生先生是一位极其有思想的大画家。
《中国名画家精品集·袁运生》的《自序》中写道:中国艺术的造型法则的建立是依据这样一个脉络,它的本质上的抽象性和精神性是它的主要特质。这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和创造的过程,这是我们的根和源。[1]追寻中国艺术的根和源,是袁运生先生中国艺术之路的根本,因此,解说袁运生先生如何追寻中国艺术的根源之美,也就是解读袁运生艺术的中心课题。
画家袁运生先生,l937年生于江苏南通[2]。南通位于中国江苏省长江口北岸,这个港口城市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近代化较早的地区,吞江吐海的南通热土,培育了袁运生先生放眼世界的胸襟和眼界。袁运生先生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董希文工作室。1979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l980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及油画系。l 982年至1996年应邀访美,此间先后在波士顿、纽约、北京、伦敦等许多城市举办个展。l996年,应中央美术学院靳尚谊院长邀请,任教于该院,历任油画系第四画室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常委、副主任。2001年在北京举办“从中国出发”袁运生绘画作品展。2005年5月在北京展览了为香港城市大学创作的壁画《夫子琴思》与《万户飞天》。
袁运生先生的艺术道路,乃是“走艺术中国之路”。
二、“走艺术中国之路”——读《生命的赞歌——欢乐的泼水节》
袁运生先生在为自己的一次画展的序言中写道,展出的“线描作品作于创作((生命的赞歌——欢乐的泼水节》前后,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的思路,这些写生画是作为一个学油画的人力求走艺术中国之路所作的努力”[3]。
作为一个学油画的人,对西画中的造型能力训练有素,但却对“艺术中国”的“用线条织就的诗”,即对线的艺术着了迷。袁先生写道:直到1978年去了西双版纳,那里的植物世界竟是用线条织就的诗,着了迷一般画了大约数十幅以严谨的线组织的画,这是从未有过的经验,也算是长时间来对线迷恋的一次满足。[4]又说:“1979年在北京机场画《泼水节》这幅壁画的时候,我用了更为流畅的线条,多点生机,觉得还不够,便画了那几个裸体……”[5]
从《泼水节》中,我们触摸到袁运生先生生命的跃动,这里展现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对线的生命韵律的迷恋,更展现了作者对“人体艺术”的禁区,作了勇敢的突破。
画面上写了两躯长发及地的傣家女人体,在象脚鼓的节奏中欢乐泼水,干净、清纯,这是没有肉欲的美的升华,这是在人类学的本原上歌颂生命。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礼赞。这在今日已变成亿万中国普通人的常识的观念,在30年前却仍是一个路有蒺藜的禁区。我们今天不能不为三十年来中国的开放和进步感到欣慰。但在当年,画家却因此历经风波,去国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