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廷标《溪彴扶穹》 成交价:3472万元
普通收藏者可追“冷门”不少行家认为广东正是捡漏的好地方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翰海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上,一件金廷标《溪彴扶筇图》以3472万元高价成交,成为秋拍天价冲击第一波,并可期待新的天价将陆续有来。
不过,在前日安华白云举行的秋拍新闻发布会暨书画收藏市场分析会上,资深收藏者丘丙良却表示,普通收藏者要善追冷门。
如近年价格才逐渐飙升的黄宾虹作品,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少人看好,丘丙良当时收藏的作品后来都卖出至少数十倍的价格。
现状:中国古画20年中价格飙升
丘丙良是香港早期进入收藏者行列的人士之一,曾在纽约经营画廊生意。“如果看到今天艺术品拍卖的繁荣,很难想象上世纪70年代艺术品市场尚未起步的模样”,丘丙良回忆,在1973年时,艺术品拍卖市场才刚刚萌芽,下半年时,由于香港大藏家的200件作品出现在纽约市场,国际拍卖市场上才首次出现中国书画,但价格很低,如陈道复的作品也只以3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明清书画价格屡达新高
至上世纪80年代后期,艺术品拍卖达到高峰,明清书画价格开始飙升,但是最高也只是数十万美元。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艺术品市场也开始兴起,但丘丙良认为那是最混乱的时期,“懂行的没有钱买,有钱人不懂行。”
近几年,艺术品市场逐渐上了轨道,而明清书画价格也屡达新高,丘丙良认为在意料之中,认为古画大多进入馆藏机构,市场流通很少,必然会引发高价抢购。
岭南画可“淘宝”
天价高潮迭起,对市场可能出现负面影响。有市场人士分析,其一,高价效应可能使收藏新手希望能在市场上捡到这种天价“大漏”;其二,可能会令部分收藏者厚古薄今。
丘丙良认为,大多数的普通收藏者要懂得追“冷门”。如黄宾虹作品在上世纪70~80年代时还算冷门,丘丙良曾以1500美元的价格买下一件条幅,前年以6万美元的价格在纽约脱手。
一名市场行家表示,在2006年~2008年的市场调整期之后,市场重获上升动力;目前名家地位相对明朗,上升之势不可挡,越来越多人加入其中,如果再不入市,未来或失去机会。
据了解,在上世纪80年代时,许多北方的艺术品经由广东流向香港或者国外市场,而目前却完全相反,广东市场与北京市场差距巨大。不过,因此也令不少行家认为广东正是捡漏的好地方。
岭南画坛的研究者朱万章认为,岭南名家中有不少挖掘机会,如苏仁山、苏六朋是岭南人物画的代表者,无论学术还是收藏价值都很高;另外,国画研究会中的邓芬、李凤公、温其球等秉持传统者却很容易被市场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