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美育是民族精神价值建设的重要途径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
当代中国美术教育的问题与出路
对推进我国高校书法教育的思考
美术是视觉艺术。一切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形象、意境和思想内涵,无不都是在人的视觉作用下被接纳反馈。也就是,人们要真正感知、感受、体验、理解和表现物象,如果其首先没有认真主动“看”,没有视觉积极的能动作用,是根本实现不了的。所以对美术接受者来讲,培养训练和“发展视觉是最重要的事情”(塞尚)。
这里所说的“视觉”,是指人们为达到此目的而新发出的视觉器官功能及其与之相伴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这是良好的美术视觉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另外,我们所谈的绘画基础训练中具备“绘画视觉”,即所谓绘画的眼睛。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种绘画的眼睛实际上常是经后天培养与各自反复参与绘画实践活动(或受良好美术环境影响、熏陶)所形成的一种对绘画观察欣赏的能力,是对美术这一客体所产生的一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反应。因此,绘画视觉能力,是培养学生诸多美术能力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能力。由此可见,作为美术特色中学的美术教学,专业教师要努力创建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各种绘画基本能力,提高其整体美术素质,其中对其视觉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正确的“看”与“比较地看”,作为绘画基础训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写生训练中忽视“看”,动手的频率高于观察,快于分析、认识理解后的整体感觉,是美术绘画基础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中外历代的绘画大师,都非常重视“看”,如现代艺术的鼻祖塞尚就是长时间面对空白画布和画面上的“看”。因此,观察是美术写生中的第一要素。
在美术基础写生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整体的观察方法。普通人看的自然物象是由若干局部逐一观察之后,完成一个总体的印象,也称为“局部观察”或“竹桶子式观察”。这种“看”的方式完全不影响普通人对一个或一群物象的了解。但这种局部的观察方法对于学习美术的学生来说却是十分有害的。整体的观察,就是要求学生在写生时自觉与不自觉地省略大量与形体无关的细节,放松眼部肌肉,也就是我们在训练中常讲的“眯起虚起眼睛来看对象”,也叫“眯眼法”,以扩大视阈的范围,寻找视觉的总体感受。
对比的观察方法。所谓对比的观察方法,同样是针对人先天看物象的习惯和观念而言。常人平时看物象只能注意一个部位,对比地观察到两者之间的不同关系。要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训练建立起这样一个基本观念,即孤立的一个色块,无论深浅,都无法定论,都无所谓深或浅,它若是在一个更深的色块旁边,它就是浅色块,反之,就是一个深色块。一个孤立的形体,无论大小,也无法定论,再大也无所谓大,这个形体必须在与另外一个形体对比中才有定论。教学中要告诫学生在观察时绝不可以全凭主观感觉为标尺,画面形体矛盾当中诸如大与小、前与后、深与浅、虚与实、冷与暖、鲜与灰、刚与柔、精与简等,如果孤立地看是无法确定这些物体具体状态变化的关系。只有与另一个物体或整个物体在相互比较的情况下,才能得出此物体与彼物体之间关系的结论。教师会发现学生在造型基础训练中,他们的主观感受和孤立看问题的习惯是相对牢固的。要改变这种现状,这就要通过严格地观察训练,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才能锻炼出良好的、专业的观察习惯,并能掌握观察技巧。因此,运用画面对比的观察方法,可以创造出许多巧妙而生动的视觉效果。#p#分页标题#e#
对形体的观察方法。普通人看大千世界,树是树,山是山,物是物,人是人,仅仅是有识别认知的意图。而对于学习美术的学生来说,就要适时纠正或指导他们不能用普通人的眼光看自然物象。看树看山,就要看树看山的形体结构了。比如:在风景写生中,要求学生在观察树时,首先看到的不是茂盛的树叶,挺拔多姿的树干,而是看它的形状,是由团状或伞状组合而成的树的形体。再看山,不是仅仅看山的秀色,而是看整座山的形体,或呈圆锥形,或呈棱锥形。再如一组静物素描写生,要让学生首先感兴趣的不是样式和功能,而是要概括成不同的几何形状。人物素描头像写生可以概括成不规则球体。因此,绘画基础写生的第一观念就是将世间万物概括成最简洁的几何形体,也就要以形体的认知来让学生感觉所看到一切。
对结构的观察方法。一个自然物象的结构是不会清晰明显地呈现在画者面前的,它往往隐藏在自然物象的表面质感、光影的背后。如何让学生注意对结构的观察?正如前面所讲,先要找到形体,再判断形体与形体穿插、结合的部位所在,通过观察、认识、分析理解的全过程,才能够发现一个自然物象的形体结构。在写生训练中,有一部分学生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缺乏敏锐的眼光,只是浮光掠影,表面而肤浅地观察,这是一种错误。例如,观察一个人物头像,就要描述出头部在不同透视状态下的五官、颈等部位具体的形体结构如何,它们是如何产生联系与变化的,这在写生训练中也叫做“理解形体”。
相互联系的观察方法。这是一种将自然物象和画面形体结构、明暗、冷暖、鲜灰、虚实等来龙去脉相互联系起来进行观察的方法。在训练中,有些学生往往把表现对象的各个局部孤立起来,使画面处于局部淤塞不畅和不和谐的状态。无论是画一组静物还是一个人的半身像,都是有“形态动势”的。学生在写生时,如果缺乏相互联系的观察,就会因为某些部分的若隐若现,把对象化解成若干相对孤立的形体。相互联系的观察就是寻找发现自然物象或画面的内在结构与联系。例如画一组江南风景,要求学生将一组房屋起伏的形体相互联系起来,以寻求其大脉络的起承转折。
普通人看自然物象是以辨别观赏为主要目的,对于物体、空间、比例的感知程度是比较迟钝或不关注的。而在美术基础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有效训练和不断掌握,使他们在专业上不断获得敏锐的捕捉能力和感知能力,这种理性与感性紧密结合的训练方式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