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1日,英国伦敦博罗区域的一间仓库里挤满了中国人,他们不远万里赶到这里,都是为了一只中国清代乾隆粉彩镂空瓷瓶。著名收藏家翟健民也赶到了现场。据翟先生回忆,拍卖现场在伦敦郊区一个仓库,拍卖行也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拍卖行,许多中国藏家都是租车赶到这里。据说,拍卖现场几乎都是华人,仅北京买家就来了70多人。最终,这只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5160万英镑(约5.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刷新了今年6月由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创下的纪录,成为最新的中国最贵艺术品。
最初,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估价并不高,80万英镑至120万英镑之间。但是在中国买家的竞争中,价格一路飙升,竞到3000多万英镑时,拥有这只乾隆粉彩镂空瓷瓶的英国母子,儿子当场晕倒,母亲泪流满面。一位来自中国南方的买家举到了4250万英镑,而最终,北京买家挺到了5160万英镑,据说,这位买家背后是一个七人组成的团队,而中国最贵艺术品也在这一刻又有了新的标杆。
像这样的拍卖场面,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国际大型拍卖会上,按照著名拍卖师刘新惠的说法,“现在的国际拍场就是中国收藏家的主场”。中国买家已经成了全球拍卖市场上的主力军。世界两大拍卖巨头苏富比、佳士得在香港举行的拍卖会中,百分之八九十的中国艺术品被中国内地买家买走,香港苏富比秋拍“中国书画”专场成交前十位的拍品都被亚洲买家买走,香港佳士得秋拍“中国近现代画”专场成交前十位的拍品中,9件都被中国内地买家收入囊中。
2010年7月2日深夜,为期6天的香港佳士得2010年春季拍卖会收槌,总成交额达22.9亿港元,创下香港佳士得历年来第二高成交额,仅次于2008年春拍24亿港元的历史最高纪录。比去年春拍增长114%,比去年秋拍增长39%。有两场拍卖成交率达到100%,一些拍品成交额超过拍前估价的10倍,逾50项世界拍卖纪录诞生。
10月8日,一连七天的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以总成交额高达30亿港元的骄人成绩落下帷幕,比2010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总成交额19.9亿港元,多收了10个亿,共拍出逾2800件拍品,大幅超越了拍卖前预估的16亿港元。刷新了香港此前拍卖会最高总成交纪录。其中,“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专场总成交额达1.37亿港元,两场“当代亚洲艺术”拍卖会总成交额达2.56亿港元;“中国书画”专场以4.7亿港元刷新了苏富比中国书画常设拍卖最高成交额;6场“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总成交额逾16亿港元,香港收藏家郑张永珍博士以2.5亿港元投得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创下中国工艺品及瓷器的世界拍卖新纪录;亚洲收藏家斥资1.2亿港元拿下清乾隆御宝“信天主人”交龙钮白玉玺,刷新了御制玉玺及白玉之世界拍卖纪录。香港苏富比全年的总成交额达到了50亿港元。
纪录在不断刷新。12月2日,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以32.3亿港元的总成交额收槌,较同年春拍22.9亿港元的总成交额增长了41%,比2009年秋拍成交额增长了95%,成为香港地区秋拍成交总额最高的拍卖行。中国内地买家和大中华区买家的购买金额分别占总成交额的42.3%和80%。在“中国古代”、“近现代书画”和“中国二十世纪艺术”专场上,亚洲买家的购买力分别高达97%和90%。此外,91%的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被中国私人买家收入囊中。其中“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成交额逾1亿港元,“中国近现代画”专场成交额则高达5.68亿港元,一张傅抱石的《琵琶行》以7008万港元刷新了艺术家作品的全球拍卖纪录。张大千的《碧峰古寺》以6112万港元高价落槌,逾估价15倍;香港佳士得秋拍首推的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总成交金额达11.3亿港元,刷新了这个类别单季成交额的纪录。其中,“晔兮如华——葛沃得珍藏御制瓷器”专拍成交率高达100%,成交额高达1.2亿港元。“舒思深伉俪珍藏宫廷御制艺术精品”专场则创下了2.41亿港元的成交额,拔得头筹的是一件清乾隆青花胭脂红料双凤戏珠纹龙耳扁壶,以1.24亿港元刷新该类拍品成交纪录。而备受瞩目的一对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则以1.29亿港元被香港藏家刘銮雄拍得,创下掐丝珐琅艺术品的世界拍卖纪录。“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拍中,清雍正青花花鸟图八方扁壶以7910万港元高价成交。香港佳士得2010年全年成交额高达55.2亿港元,较2009年全年总成交额27.2亿港元翻了一倍。#p#分页标题#e#
如果说,2010年的国际拍场上,欧美收藏家以破纪录的天价买下贾科梅蒂的青铜雕塑《行走的人》、毕加索的《裸体、绿叶和半身像》、贾斯泊·约翰的《旗帜》等重量级艺术品,但是中国收藏家的参与人数与整体作战实力却是不容小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