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本是中国陶器的制作材料之一,盛产于江苏宜兴丁蜀镇一带。
自古以来,紫砂由于独有的三大特性,常常被制成茶具:一是紫砂急冷急热、炖烧烹蒸均不会开裂;二是紫砂能够抗馊防腐,可以“冬天泡茶茶不凉,夏天泡茶茶不馊”;第三也是最难得的是,紫砂透而不漏,上好的紫砂可以透出茶的香气,但同时却不透水、也不易透热。因此,紫砂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盛名。
最近几年,随着国内收藏市场的火爆,紫砂也渐渐从一个相对小众的收藏门类成为了新富阶层的收藏新宠,甚至成为了大众消费品。从几百元价位的自用市场,到几千元价位的礼品市场,再到数万、数十万元甚至百万级别的收藏市场,紫砂已经拥有了庞大而坚实的市场布局和群众基础。
“紫砂文化和茶文化一样,都是可以"上天"又可以"入地"的。”设计制造“世博壶”的百越文化董事长朱敏怡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上天"是说紫砂自古就和皇家贵族、达官显贵们颇有渊源,同时它又是可以"入地"的,因为凡夫俗子、市井百姓也可以喜好它、享受它。” “一两紫砂十两金”
紫砂业内普遍认为,即使是保守估计,在过去三年间,国内紫砂的价格涨幅已经超过了十倍,如果是顶尖大师之作或者“老壶”,涨幅更是惊人。
2010年5月,台湾收藏家黄玄龙所藏、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1915-1996)所制的一把“相明石瓢壶”在嘉德春拍中以1232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了紫砂拍卖的新纪录,也从此将市场对紫砂的价值定位提升了一大截。
实际上,这款石瓢壶当时顾景舟一共制作了五把,分别送给了几位好友。2009年,其中一把石瓢壶的成交价只有300万元人民币左右,七八年前拍卖的一把更是只有30万元人民币左右的价格。
除了价格的连年飞速上涨,紫砂市场的规模也呈几何级数扩大。在高端市场,各大拍卖公司争相推出“紫砂专场”,虽然价格不菲,但是藏家和投资者还是趋之若鹜。
“2007年,国内才有拍卖公司开始设置紫砂专场,当时成交价大多在几万元,十几万元的已经是天价了。”一位国内知名拍卖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但是,从2008年开始,紫砂价格开始陡然走高,三年时间就冲过了千万,现在百万已经很普遍了,绝对堪比黄金了。”
紫砂在中低端市场同样火爆。在北京最大的茶叶贸易市场马连道茶叶一条街,紫砂专卖的招牌随处可见,大型茶城甚至专门开辟了紫砂专区。
“价格翻了不少,买的人还是比过去多很多。”一位专门经营宜兴紫砂的马老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几百块的紫砂壶大多是买来自用,几千元的主要是礼品壶,送人居多,而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就是收藏级别的紫砂壶了。”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价格暴涨,朱敏怡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盛世收藏,紫砂的价值慢慢被更多人发现。当然也有一些热钱和纯粹的投资者看中了紫砂的升值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