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亿元拍品”频出,仅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北京保利、北京翰海、北京匡时、中贸圣佳、北京荣宝和台湾罗芙奥等8家艺术品拍卖公司的年度总成交额就达240亿人民币。然而,收藏热背后,收藏市场中暗含哪些猫腻?艺术品价值究竟几何?部分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现在的收藏热“虚火”旺盛,需要审慎对待。
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萧玉田认为,在当代艺术品收藏市场上,许多人“为提高自己作品的价格”而采取炒作的做法,有的串通媒体,有的串通拍卖行,有的则雇“托儿”到拍卖会上推高价格。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冯双白分析认为,很多人因为担心通胀而去选择可以保值的艺术品,但对艺术品并没有真正的热爱和较好的鉴赏能力。这就导致了“收藏热”的虚火旺盛,收藏品市场存在大量泡沫。
一些代表委员还认为,收藏市场的“虚火”还与中国的“送礼文化”也有关系,譬如,有些大老板不是从艺术鉴赏的角度去购买,而是什么价格贵就买什么,以备拉关系送礼之用。
“我国的古玩行业从清代起就形成了一种收藏主要看眼力,买到赝品自认倒霉的潜规则。”萧玉田认为,这种潜规则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拍卖行里公然拍卖赝品的程度。而现行的拍卖法中,“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这一条款的存在,更是为这种潜规则的存在提供了庇护。”萧玉田说,他已经向人大提交了关于修改拍卖法中这一条款的建议。
对于“如何给收藏品市场去去虚火”,冯双白委员建议,要建立道德诚信和真正的艺术品评价体系,对真正好的艺术品要鼓励,但对制假者要严厉打击、绳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