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香江—为1997年香港回归而作 136cm×215cm 1996年
怡孮说:“个展是一个画家暴露无遗的全面展示,要对得起观众,也对得起自己。我把筹备这次展览如同迎接诞生一个新的自己一样珍重。”他对待个展这种严肃认真以至带有神圣意味的态度,我在他展前举办的观摩会上感觉到了,在他的作品展览会上,我就更强烈地感觉到了。他展示的几十幅新作,尤其是其中的十多幅,可谓是鸿构巨制,每幅画都要花去几十天的时间,投入巨大的精力,更不用说殚精竭虑的构思了。这位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艺术家的勤奋和毅力是可想而知的了。了解怡孮的人都知道,他是抱病创作的。他真的“豁”出来了,看来这是他人生的一搏。而且是重要的“一搏”。要不,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这次个展,为什么一拖再拖,从1989年10月拖到1996年10月呢?当然,评价艺术家的创作,不能局限在他的劳动态度和人格品质特征上,虽然那也不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勤奋和好的人品,本身也闪耀着照人的光辉。在怡孮身上,这两者,即他的人格力量、品性特质,是和他的创作成果两者合二为一、融为一体的,那就更加使我们感到难能可贵和对他表示钦佩。
赤水河畔印象 177cm×144cm 2009年
怡孮在探索新画风,他在变,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前几年,他发表的一些作品,已经显示出变的明显迹象。但当他一下子推出这几十幅新作时,人们还是感到很吃惊,变的幅度很大。他的一位属于师长辈的朋友悄悄对我说,怡孮的画很有气魄,面貌也新,值得肯定,但总感到有点可惜,他把他很拿手的笔墨丢弃了不少。这位朋友的话代表了一些人的看法,说实话,我乍一看他的新作,在欣喜震惊之余,也有这样的想法。岂止是我们观众!我想怡孮自己肯定有时也闪过这样的念头。在创作准备和酝酿阶段,以至在创作过程中,他肯定思考过,思想斗争过。在他成名之后,他面临两种选择:强化笔墨走传统的路和强化画面效果走中西融合的路,从而创建自己独立的艺术面貌。他经过学习、研究和比较,终于选定适合他自己个性和艺术追求的后一条路。也就是说,为了创造属于新时代也属于自己的新风格,他权衡得失,终于为了“大得”而不惜小失。
读一读近几年他写的有关花鸟画创作的文章,特别是《一路看花到几峰---关于花鸟画发展的思考》,就知道他的选择是建立在深刻的认识和思考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任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他的“发扬大花鸟精神”和“创立新程式”的主张,实际上是他本人花鸟画实践的指南。他指出,花鸟画家应该运用比、兴、喻、借等手法表现自然和人的关系,使人、自然、艺术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那些单纯描写花和鸟的自然美的绘画,并不是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的,表露了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反映了社会情调和气氛的花鸟画,给与观众的不只是知识或注释,更有启示、陶冶、震撼和唤起的作用。他呼唤花鸟画追求总体精神和气势,追求天机天趣,表现大美,表现那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他反对玩弄形式和技巧,反对花鸟画中的小趣味,强调内在精神的表现。怡孮尊重传统,尊重前人的创造,深知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传统中国绘画具有十分完美的程式和严格的法度,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但是,我们当代人要立足于今天的现实,要有新的作为。我们不能妄自菲薄,退缩不前。他在充分肯定古代大师艺术成就的基础上,正确地指出:“由于时代的局限,无论是在纵向的研究和横向的对比方面,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不如当代。古代的文明造就了古代的大师,当代人类文明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从民族与世界文化的高度,造就具有现代意识的花鸟画家是时代的要求。”#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