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发展与图像的普及对传统中西方绘画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徐鸣深得古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理,理性地看待图像对于艺术创作的利弊,始终坚持师造化以得心源的创作之路,这就使他避免了绘画作品中的过度“图像化”和“科技化” ,而是于酣畅淋漓中不失盎然的生趣,深得大自然之神韵。
在绘画语言的探索与形体塑造上,徐鸣表现出卓越的独创性,中西合璧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对光、色、形、境的实验性表现是他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和课题。对光源与色彩的敏感源于印象派绘画的影响,徐鸣孜孜不倦地对自然外光进行研究,将外界瞬息万变的光线如实地表现在画布之上,使整幅画面充满宁静而不失活力,面对作品仿佛能够嗅到自然界泥土的芬芳。不仅如此,他还对油画颜料与中国画的笔墨进行纯粹媒介化的表现,颜料的堆砌、墨法的渲染、一个色块、一片墨迹,这些在传统绘画观念中仅被视为表现技巧与手段的媒介在此得到了彰显,成为了独立的艺术,从而也使艺术形式得到了纯化。色彩与外光得到至善至美表现的同时,徐鸣并未像有些画家那样一味追求光色的表现而忽略了形体的塑造。形的把握是传统绘画的基本要求,徐鸣在探索多样化表现手法的同时并未脱离艺术的本质。他的画,近观如朦胧印象,远观则活灵形象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