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白菜”,中国地质博物馆藏。
玉文化在中国大约有8000年历史,在清以前, 和田玉一直担当主角。 而翡翠一经出现, 短短几百年时间便取代了和田玉的地位,并获得“玉石之王”、“帝王玉”的美称。
翡翠颇受东方人尤其是东南亚人的喜爱,香港人更是把“玉”专指翡翠, 并为其增加了“玉石之王”的美誉。中国人认为玉器可令佩带者凝神聚气,更融于天地之精气。在《礼记》中也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 。”《说文解字》亦称玉是“石之美者”。人们把玉作为崇高情操的代表。
翡翠的英文名为Jadeite,意为佩戴在腰部的宝石。在十六世纪时,人们认为翡翠是一种能治腰痛和肾痛的宝石。中国人在远古时代就把玉石当做是富有灵性的奇石,传说,盘古死后的骨髓变成玉石,因此自古就被人们认为是可驱邪避凶的吉祥物。
据英国人伯琅氏所著一书称,缅甸勐拱所产玉石,实为13世纪中国云南一驮夫所发现。当时云南商贩沿着西南丝绸之路与缅甸、印度等国进行交往和贸易。一位云南商人在返回腾冲的途中,为了平衡马驮两边的重量,随手拣了一块石头放在马驮上。回到家以后,发现途中所捡的石头原来是翠绿色的,经过初步打磨,果然碧绿可人。这种绿色的石头就是现在的翡翠。至今,翡翠原料100%来自国外进口,而宝石级翡翠产地则只有缅甸。又有说法,中国是不产硬玉的,翡翠从清朝初期才从缅甸通过第二条丝绸之路运入中国,而当时中国出产的和田玉被称为翠玉,当缅甸硬玉流入云南一带时,为分辨这不是中国的翠玉,即将之称为“非翠”,即这不是中国的翠玉的意思。随着时光流逝,非翠就变成翡翠了。
皇室宠信而得全国美名
明清以来,翡翠以它特有的娇艳翠绿,以及白中含红、绿、黄、紫的多彩靓丽而在玉石类收藏界享有盛誉。由于从帝王的喜爱,翡翠在清代也有“皇家玉”的美称。而其中,慈禧太后的“翡翠”情结让人津津乐道。
在她居住的长春宫里随处可见各种翡翠玉器用品。饮茶用的是翡翠盖碗儿,进膳用的是翡翠玉筷。头发上插的是翡翠簪子、手指上戴的是翡翠戒指,手里经常把玩的是一颗翡翠白菜。因为慈禧太后对翡翠的格外推崇,这个来自缅甸的特产一时间在大清王朝境内变得身价百倍,名声大噪。清朝的王公贵族们,甚至下到平民百姓,都为自己能得到一两件“水头好”的翡翠物件而感到无比的荣耀。有翡翠老行家说:那时达官显宦可以花三两万买个翠扳指儿,贵族妇女可以花三两千买到翠镯子,商店老板可以花三两百买条翠表杠,小家碧玉可以花二三十买对翠耳坠,乡村农民可以花两三块元买只翠烟嘴。皆因翡翠制品可以适应各个阶层,以至我国社会上的收藏量相当大,认识翡翠的人也非常多。那时北京是翡翠加工、销售的中心,有上千家的加工作坊,有上千家的珠宝店,最好的原料、最好的师傅都汇集在北京。
在这成千上万件宝物里,慈禧最喜欢的是一对翡翠西瓜。据说,这对翡翠西瓜是在昆仑山自然生成的,而且雕琢得非常精美。慈禧对它爱若至宝,就是放在最坚实的柜橱里她还是觉得不放心,又加上一把机械锁。为了这对翡翠西瓜的安全,慈禧还特意派了几名亲信太监,三人一班,日夜轮流看守这间珠宝房。据李莲英侄子《爱月轩笔记》记载,慈禧太后入葬时,脚边放着的那两个“翡翠西瓜”,当年估价就为五百万两白银。不过,东陵早就被盗,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美国的费城博物馆,这件于东陵失窃的文物才现于人世。#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