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绘画,特别是传统的日本画,是以古代中国绘画为原型,在日本获得固有的发展,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经过千百年漫长岁月的培植而醇化了的日本绘画,其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与日本的自然环境、对外的文化环境,民族性、宗教、社会构造等有很深的渊源。日本人的造型感觉左右了日本画色彩表现,是由着色材料的技法衍生而来的。
东方绘画在传统上都非常看重色彩艳丽而且不易褪色的天然矿石研制的矿物颜料。虽然以天然矿石为原材料的带颗粒矿物色与人工化学合成的微粒子的西洋颜料相比较,无论是色彩的种类,还是鲜明度与着色性都不如西洋颜料,但是,自古以来矿物色就作为主体的着色材料,直到今天还是以此做为日本绘画的正统着色颜料而被非常重视,其原因就是轻视人工,看重天然的东方绘画的内在精神。作为矿物色的唯一黏结剂的动物胶,巧妙地将矿物色的各颗粒粘接,及由粗粒子本身构造而产生的矿物色特有的发色效果,是油画颜料等西方颜料难以达到的一种表现效果,这正和日本人的色彩感觉相吻合、相谐调,也正是日本绘画形成自身特点的一个基础。
另外,传统日本画中,由于能做矿物色的天然矿石种类的有限,为了弥补色相的不足,沿袭古代中国绘画的传统,也使用微粒子的土质矿物色和古代中国发明的黑色及西方古希腊、古罗马传播而来的人造颜色,还利用动、植物体的色素制成的有机颜料,以及西欧的沉淀色料与金属化合物颜料。
关于日本画传统的着色材料与技法的研究在日本绘画史及文化保存、修复领域中都是很重要的部分,在此,就传统着色材料的种类和名称的时代变迁做简单的介绍,目的是想让中国人看一下,用矿物色绘制的作品是否就是日本画?矿物色的真正物主应该是谁?
日本的史书中记载着日本画不是产生于日本本土固有的绘画形式,而是由中国传来。日本北九州地区分布着原始时代后期的古墓,其中就有受中国影响的几何学纹样、武器、动物、人物等为主题的着色壁画,这是原始绘画,简单而幼稚,还谈不上成熟的绘画技法。
中国真正的绘画技法的传入是随着佛教的东传。做为日本画原型的古代中国绘画是在东汉(后汉)时代(公元25-220年)迅速地发展起来,这可由当时的古墓中描绘的壁画和出土的帛画得以证实。它们用色用线的方法与东汉时代的绘画,用墨线画轮廓,用色平铺色彩的方法一样。东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绘画的材料和技法继续发展,进入隋唐后,西方(希腊和罗马)的人造颜料被引进,新的材料技法与中国的传统技法相融合,形成和确立了卓越的中国绘画表现技法,而后传入日本,成为日本绘画的原型。在中国汉末三国时代《魏志·东夷传》中记载,“以绀青五十匹,铅丹五十斤”由中国送给日本,由此可知在汉代,印染与制丹已由中国传至日本。
在中国,非常古老的时代就进行了与药材相关的矿物研究,这之中有不少是作为绘画的着色材料。中国吴、晋时代的著作《神农本草经(吴晋本草)》一书中,可看到用以绘画的矿物色的记录:丹砂、空青、白青、兽青、扁青、雄黄、雌黄、石灰、铅丹、粉锡、岱赭、白垩等等。在经由了南北朝时代、唐、五代、宋各时期绘制而成的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关于使用颜色材料的记载,与日本同时期所使用的着色材料几乎一样,可归纳为烟炱、高岭土、赭石、石青、石绿、朱砂、铅粉、铅丹、靛青、桤黄、红花(胭脂)、黄土(土黄)、石黄、藤黄、白垩、金、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