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朋友看了上篇,就误认我把开画廊当成富太太的专利了。当然也不尽然。在1996年,有一个外国人在上海创办了一间画廊,也可以说称不上画廊,在一个酒店的中庭空墙上挂了几幅油画就开始了以后近二十年的画廊人生。这个老外很穷,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和画家聊艺术,到客户家里帮着挂画。这个老外也没什么背景,在复旦大学补习中文,曾在香港一家公司打过工。后来画廊搬到复兴公园旁边一个小门脸里,也不过五十平米吧,刚开始老外还得住在画廊里面。坊间传闻这个老外混到这付田地,女朋友都不跟他了,甩手走人!可是十八年过去,这个画廊成了上海最牛逼的画廊,这个画廊是香格纳,老外是劳伦斯。
听别人的故事总是很励志,年轻人总是误认为别人的故事会在自己身上重演……现实总是很残酷!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进入画廊行业,就要脚踏实地的准备起来。不要还沉浸在美术馆的遐想中,也不要迷恋在酒会上翩翩晚礼服、筹光交错的香槟红酒……一切都会变得非常务实也很现实!
三、画廊的经营之道!
有些商人擅长归纳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比如贸易就是低价进、高价出!什么好卖就卖什么……听起来很有道理在小菜场都行的通的规律到了艺术市场却全然失效!甚至让画廊的经营变的一团乱麻!什么原因呢?这就是文化、品味!无论是奢侈品还是艺术品,卖的既不是包包也不是涂了颜料的画布,卖的是品味、格调、身份!卖的是艺术、文化、价值观!当你明白这一点的时候,你才能明白下面我要讲的内容。
做个有观点、有风格的人,我们知道混社会捣糨糊很重要,中庸之道是国人推崇的处世哲学,可是经营画廊就完全不同了。我经常看到北京、上海的一些画廊,每次展出的作品风格都迥然不同,风马牛不相及。让人觉得这画廊什么都卖,什么都卖等于瞎卖,这不是一个专业画廊该做的事情。比如前一段时间在上海莫干山路50号艺术区,靠近门口的一家画廊,曾展出岳敏君、曾梵志、奉正杰等北方泼皮的“大脸画”,接着又突然展出一个文弱弱的水墨小品画展,最近又展出东北的一批写实油画。连着看三个月你对这家画廊的经营方向直接晕倒,你能明显感觉到这家画廊连个有主见的艺术总监都没有,老板靠耳朵决定经营,揣摩市场需求,完全丧失自己的判断,或者根本没有判断的能力。
现在经营画廊,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完全不同,经过近二十年的艺术和市场经济的熏陶,艺术市场变得比以前复杂的多,九十年代的前卫在今天已经变得媚俗,艺术不再是简单的热爱和收藏,而要同时具备理财和投资的属性。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为什么会升值,抛开针对具体艺术家复杂的学术研究,从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上说,就是艺术家经过画廊的专业推广,提高了知名度,从一个不知名到知名到著名艺术家,作品价格自然就会节节攀高。而这一过程要从几年到十几年来计算,这意味着画家和画廊的关系应该是长期的签约代理,而现在中国的画廊,真正和艺术家签约的几乎没有,所以不付出就不会有收获。大家都是临时工,自然没有忠诚度和长远规划。
我强调画廊要有观点和风格,那么画廊的观点和风格从哪里来?当然从代理的艺术家作品上获得,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的归类,从地域上分如香格纳画廊以上海当代艺术家为主;以种类分如雅巢画廊以当代名家版画为主;从关注新兴艺术家的热情上则首推东廊……由于每个画廊都有自己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不同的关注对象,所以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圈子文化,在各自的圈子里,你能找到相近的价值观、人生观或者爱好的朋友,大家相互温暖!这就是文化带来的魅力!而绝不是那些俗不可耐的人冷不丁冒出一句:“卖画?去找有钱人!”或者“谁买呀?”这个圈子不同于江湖,而是相近的文化让大家彼此靠近,是心的聆听!#p#分页标题#e#
做个有国际观的人,我讲述的画廊是以经营当代艺术为主,从国际艺术的发展上,我们能明显看出其中的谱系和上下文的脉络关系,而中国的当代艺术显然不会独立于国际艺术之外,中国的当代艺术必然在未来某一个时间节点被某一个或几个艺术家完美的融进国际艺术中。(本文不讨论狭隘的民族主义、东方主义等等民粹主义思想)所以当一个画廊确定是从事当代艺术经营的时候,其艺术总监必须时常后退几步,拿着世界当代艺术史和自己合作的艺术家相比较,看看自己画廊里的作品合适放在艺术史的最后一页吗!如果你觉得不是在最后一页而是在前面,那你百分百死定了,因为前面的都是在历史上明确地位的大师,已经没有机会再让任何人插队了,所以在世的青年艺术家能竞争的只能是最后一页,可以想象,想成为一个国际级的艺术家和登天也没什么差别。当有人嘲笑蔡国强放烟火,艾未未的瓷瓜子、张洹问孔子的时候,其实他们走的已经很远了,已经无限的靠近了国际艺术史的最后一页。
事实上我说了这么多的话,要说的其实是“美学是商品”,而一个有深度的严肃画廊经营的是艺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