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艺术最重要的革命是将艺术从临摹自然的“图形性”功能中解放出来,回归到对艺术本身价值的关注。康定斯基认为:精神必然要在艺术中显现,而在人类心灵中也神秘地存在着一种能与精神产生共鸣的契机,即“内在需要”。他认为:绘画如同音乐一样,不是通过事物的表象,而是以各种基本的色彩,通过形式的规定,来反映和表现人们的内在感情。时隔近一个世纪的今天,我们仍然能够在一些艺术家的创作中感受到这种来自抽象形式的精神。
对于西安画家蔡小华来说,绘画的核心主题是来自直接的、内省的探索,而非外部世界。他的绘画以其纯粹的色彩、造型和点、线、面的构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直接诉诸于我们心灵的精神世界:
“影子”系列似乎是他对于自己灵魂的个人化肖像:
《心中的影子》一片深蓝和黑色组成的空间中闪烁着白色的点,犹如浩淼的宇宙中不时有流星划过、陨石在太空中飞奔时掠过、心灵在太虚中遨游的记忆;
《虚幻的影子02》那褐色底子上带着白色光芒的碎片让我们联想到从黑暗到光明的一瞬间,我们眼前所感受到的阳光炽烈的亲吻、身心与光明交融的体验;
《漂浮着的影子》显示与混沌中游移的灵魂在茫然中迷惘、沉沦,由着白色的迷雾逐渐淹没那明澈的世界;
《逝去的影子》中,那白色的影子逐渐淹没在铺天盖地的强烈的光芒中,犹如沐浴在赤道太阳中,那忧郁与黑暗在翛然褪去…。这影子似乎象征着艺术家的灵魂在迷茫中的求索,在黑暗中追寻着光明。
这些具有形而上意味的绘画唤起我们诸多关于灵魂的联想,它们似乎折射出一个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中国艺术家在成长过程中漫长的心路历程。色与形在他的绘画中成为直接言说艺术家经验的方式。
《天网》中那凝重的红色网络和《红色对白》中那红得透亮的红色、两个朦胧的人形相对而立的热烈,让我们联想到艺术家成长过程中那个充满血色浪漫的年代;
《失语》系列的沉闷的黑色令人感到压抑和窒息,它似乎是成长中的艺术家在迷失中的挣扎,画面黯淡,甚至具有悲剧意味;
《颓废》则以细密和交织的一簇簇黑色线条由上而下直落到底部,它带着点点闪烁的光亮在向下坠落…,好像青年的苦闷在颓废中的沉沦;
《无极》则更像是历经沧桑之后感受到的对人生的领悟: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大道无形,道是本来,本源,当这个本源有(念、识、)所波动的时候,就是道生“一”(无明、混沌)。有了“一”(无明、混沌)就产生了“二”:即有了了“阴与阳,宇宙、星球(包括地球)、人类(男阳、女阴),我们现实世界就有了光明与黑暗、生与死、黑与白、精神与物质、痛苦与狂喜…,人生所有的成长无不伴随着痛苦的觉醒,而真正的觉醒却是参透其中的奥秘,到达不喜不悲的无为境界。所以,在《无极》中,我们看到那无边的黑暗中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碎金点点在黑色中隐约可见,仿佛象征着充满苦难和启迪的人生。
从2008年开始,蔡小华的艺术进入到“色域绘画”阶段。他的“帘”系列,以及《微粒》、《两极》和《梦游》等作品都属于这一风格。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是:单纯的红色、黑色或灰色、暗褐色平涂填满了巨大的画布,以一种宏大和静态的单纯表达了复杂、微妙与狂暴的内心世界。在这种既深思又矜持的画面和有意简化的语言后面,埋藏着充满激情的梦想与迷茫。新作《呼吸》系列则选择了长条形构图,在单纯的色彩平涂的基础上略显出色调的粒状变化。如海蓝色或紫罗兰色的基调中,透出斑斑的黑色均匀分布。站在这些巨大的、如同纪念碑一般的画面前,观众似乎被艺术家的激情与无声的倾诉淹没或包围。这些绘画没有多少人类活动的痕迹,也没有具象的联想,只是以色彩所达到的最强刺激把我们带入超验的境界。#p#分页标题#e#
蔡小华的艺术没有借助有机的图形,而是直接诉诸于笔触、色彩和线,采用了最具绘画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他运用稀释过的油画颜料、深思熟虑的色调变化和边缘清晰而具有张力的矩形创造了色彩鲜艳的效果和一个流动的、虚幻的空间。在蔡小华的画面中,我们看到了具有表现性的、颤动的线、富有视觉冲击力的饱和的色彩和具有书法意味的笔触,它们传达出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世界敏锐的感受,它们记录了他对于生命与自然的思索,带着他痛苦和欢乐的体味,迷惘与醒悟的旅途。这些记录没有图像,没有叙事,只有心灵的印记,它是灵魂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