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因为鉴定的迫切需要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考古学主要依据地层年代并结合地层的相对关系推断出土文物的时代。与文物鉴定学密切相关,并随着科技手段日新月异的进步,不断取得惊人的突破,在诸多领域解决了许多悬而未决的疑案,而仿古艺术品尤其是仿古玉反映了当代的收藏趋向,考古发掘的器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对古玉真假的鉴别。
近数十年,我国田野考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以墓葬为单元的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遗物,几乎各不同时代、各历史时期的玉器都有出土,这些玉器有明确的时代特点和文化特点,为我们了解各个时期或地区的玉器提供了准确的材料。玉器鉴定过程中要对被鉴定的玉器进行不同内容的类型分析与对比,因而掌握有关资料的全面性及对比方法的科学性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玉器鉴定前要做大量的准备,要积累经验,掌握资料。
玉器鉴定前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对玉器的考古发掘材料进行整理、排比、分析,这是玉器鉴定工作者必须亲自做的。在进行资料研究时要注意下列几点:第一,全面掌握材料,尽量避免遗漏。文化遗址中遗存的玉器同当时社会所能提供的玉器相比,数量毕竟很少,考古发掘到的玉器又是文化遗存中的一部分,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玉器的时代类型特点概括,基础已经很薄弱,可能会出现很大的误差,如果对现有材料不能全面把握,也就很难正确地把握古玉的类型特点。第二,要细致地分析和观察现有材料。科学的把握材料,以取得正确的认识。玉器鉴定水平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古玉类型特点的把握,能否正确的把握古玉的时代特点,又往往取决于对考古资料的观察与分析。观察的目的,不仅要看到大家都注意到了的,玉器的一般特征之处,且能进行普遍意义上的概括。观察已知古玉器所得到的认识,在识别传世古玉时是非常有用的。
辨别仿古玉还得通过考古资料,观察分析考古发掘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到博物馆去看展品,要准备一个放大镜,认真地、一点一滴地看。一些鉴定文物工作者谈到研究古玉时常讲要“上手”,也就是拿在手中慢慢地看。研究古玉器的学者,到博物馆将二三件作品看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同样,一些制造仿古玉的高手,到博物馆花几天时间看一二件展品也是常有的事,由此可知看展品的重要性。二是要通过文献与图册进行古玉类型特点的归纳。因为博物馆的展品往往是局部作品,不可能把各地区的同时代作品集中于一处。也不可能将一地区某一时代的作品全部展出,通过文献扩大信息量是必要的。在进行古玉时代特点归纳时,要排出不同器物的时代发展序列,了解器物在发展中的演变,各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不同时期的区别点,不了解区别就无法鉴别,目前的条件下,文献与图册对于研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仅仅通过这些途径还是不够的,还要独立进行古玉器的特点归纳,因为玉器鉴定过程对于每一位鉴定者来说都是个人行为,要独立地拿出自己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行多人之间的协作。如果没有独立进行过古玉类型学研究,人云亦云,就很难有独立的识别、鉴定古玉的能力。但是在独立归纳时,要注意结论的准确性,对于任何结论都要有足够的鉴定支点,常见到一些鉴定者,在专业中摸爬多年,但想法离奇,不着边际,多方劝告下亦不知反思。此种不能同外界交流,不能听取不同意见,不能随着资料的发现而修正自己原有认识的鉴定者,也难取得正确的鉴定结论。
玉器鉴定的另一个基础,是对个体玉器的熟知。必须记牢一定数量的典型作品。玉器鉴定过程中,形象化判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一判断过程中,很少以抽象的概念出发做出结论。鉴定者往往要根据记忆中的典型作品进行比较,最初的判断多是这类作品是否出现过,也就是“见过”或“没见过”,其后是“特点对”或“特点有疑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才能做出结论。不熟悉一定数量的代表作品,就难进行这样的比较。一般来说,玉器鉴定者在最初阶段,需记牢一二百件作品的特点,包括材料、造型、颜色、纹样、加工方式等方面。如果进一步的话,要把这些作品的典型特征进行排比,形成类型发展的序列认识。#p#分页标题#e#
除了对古玉的类型特点把握外,还需要掌握古玉作伪的方法,了解假古玉的的特征。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古玉真伪的鉴定,在鉴定过程中经验、见识起着重要的作用,鉴定的主体要凭借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鉴定一件玉器的年代,首先要确定作品的类型归属,明确作品具有的时代特点。具体地说,要进行造型、纹样、制造方法方面的判断。这里要注意玉器各方面特点的一致性,就是说从各个角度来判断,得出的结论应有一致性,应为同一时代、同一地区的玉器特点,不能多特征拼凑。如果出现了不同,则要另行分析,将以最晚的时代特征为基准。在得出初步的类型归属意见后,便要进行真伪的判断,这时,同样需要进行造型、纹样、材料、加工工艺方面的分析,还要判断是否有人工伤残、人工染色和人工作旧,而有关古玉做伪方法方面的知识,鉴定文体所见过的假古玉特点的了解,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由于假古玉的制造方法太多,目前又无专门部门进行假古玉标本的归纳,要进行重要鉴定时,鉴定主体要自备举证方法,因而有条件的,要进行有关的资料整理。
判定古玉真伪是非常困难的,鉴定者往往遇到三种情况:在短时间内能明确作品为古玉;在短时间内能判定作品为假古玉;一时不能做结论,对作品真伪要进一步研究。判定古玉真伪时,要注意下列几项方面:
第一,对玉器材料进行识别。古代使用的玉材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新石器时代到商代的几千年里,多种矿物被用来制造玉器,这一时期的矿物质加工的非实用生产工具类器物都可能是玉器。因为当时玉器用材的统一标准尚难建立,只是就地取材,玉材的使用是多方面的。而同一种玉材,在色泽上又千变万化,古玉的制造便是在这种多种矿物和同一矿物的多种表现中取材。但玉材的选择又受到地域的限制,有很大的局限性。商代以后,玉材标准趋于一致,但每一时代的玉材选择都要受条件的限制。主要是开采条件不能超越矿物分布条件,特定时期的玉材用料,只是某些矿物的特定部分。这一部分玉材往往区别于同种矿物的特定特点。这就需要认真研究、观察、掌握。
第二,制造风格的统一性。每一时代的玉器在造型、纹饰和反映的文化内容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即所谓时代特征,对于一件玉器,它的制造时代一般只有一个。少量的可能被二次改动,因而在这些特点上要有统一性。
第三,加工特点的判断。几千年来的玉器制造,基本上是用铊具进行的,变化不是很大。但加工方式上,每一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鉴定家称为“刀工”,据刀工判断玉器造年代,鉴别真伪,是鉴定过程中必须进行的。
第四,依据玉色判断新旧。玉器制成后,玉表面因暴露于空气中,或埋于地下,或经人体接触,或其他原因,会产生颜色变化。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存有一部分明代玉带,为典型的明宫遗存,未曾入土,其中一些带板,表面已成旧色,同新玉作品有明显的区别。其原因在于长时间的空气氧化。这表明玉材表面是可以出现新旧变化的。但这种变化非常缓慢,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果把玉器置于较为封闭的状态下,它颜色变化就会更加缓慢。
第五,要注意玉器的体积。一些时代的玉器在体积上大致有一个体积的变化范围,特殊的小或大的作品为假古玉的可能性就很大。
以上是判断玉器新旧真伪的一般方法。进行判断的出发点有二个:第一是已掌握到的古代玉器的特点,依此对被鉴定的玉器进行判断;第二个是已掌握的做伪方法。应该注意的是,目前古玉做旧的方法非常多,而且效果同真古玉的旧色又非常接近,这就给鉴定带来了困难,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