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我国的艺术品投资市场出现了空前活跃,民间收藏活动也出现了十分繁荣的局面。学者认为;这应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四次收藏高潮。相较于北宋末年、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的前三次收藏高潮来说,第四次收藏高潮当然有其自身的成因。
【爱藏专栏】岳峰:如何看待我国历史上的第四次收藏热潮(上)
【爱藏专栏】岳峰:如何看待我国历史上的第四次收藏热潮(中)
(四)投机与暴富心态促使的畸形发展
中国收藏市场的膨胀始于2003年,SARS时期的短暂压抑后,股市、房市、收藏,都大踏步的前进了。人们惊异于SARS后的第一个艺术品春拍,2004年5月,嘉德拍场人满为患。往年拍卖会上转来转去都是寥寥熟脸,无非画廊老板和藏友一类,现在大部分是生面孔。以前图录都是免费发放,现在居然卖起钱来了。拍卖行的门槛越来越高,头些年竞拍的进场费5000元,这两年涨到了大拍20万,小拍10万。佣金也涨,2011年开初,保利拍卖行把原本10%的中介费提高到15%。
钱是一刻钟也不能歇着,拿到手里的东西一天不涨难受,两天不涨开始着急,三天不涨就转着弯地想出手了。“中国艺术品投资回报率在26%左右”,这是收藏圈子里的黄金公式。在房地产和股市日益触到天花板以后,投资文化被认为是未来国家战略的重要一步。在社会热钱以及通胀预期的巨大压力下,2011年的艺术品春季拍卖会成交额再创历史新高。国内几大艺术品拍卖行中,保利迫近62亿元,嘉德超过53亿元,瀚海将近25亿元,匡时超过20亿元。资本如洪水猛兽,冲撞着传统的收藏市场。
支撑这个繁荣并且在未来必将更加繁荣的市场的,正是已高度成熟的制假(制造赝品)、造势(宣传炒作)、拍假(拍卖赝品)、假鉴(出具虚假鉴定书)、护假(为赝品辩护)的完整链条。圈内的多名从业者、研究者均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目前的文物字画拍卖市场,可以用“乱象丛生”、“无法无天”两个词精确形容。随着艺术品市场行情的不断升温,赝品的困扰已越来越成为了有关人士关注的焦点。赝品的大量出现,无论是对艺术家、收藏者本人还是对文化市场秩序的规范都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在当今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合理规范的市场秩序尤为重要。
20年前的潘家园曾是“捡漏”的天堂,是富人制造厂,在那里批量缔造着收藏界一夜暴富的神话。而今遍野的佛头、沉香、元青花,甚至还有创造拍卖史记录的“鬼谷子下山”,小贩们继续神秘而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国宝流落民间的段子,但资深藏友们早对潘家园绝望,时至流水作坊前赴后继的今天,这些成倍增长的瓶瓶罐罐都无非赝品、赝品、赝品。
在文物艺术品的高端市场研讨会、拍卖会也充斥着“赝品”。石鲁遗画的造假者甚至请到了杨仁恺等名人题跋签字。杨仁恺号称“国眼”,是享誉海内外的博物馆学家、书画鉴赏大师、书画大家、美术史家。有了大师的题跋即鉴定证书,“石鲁遗作展”、“石鲁遗作研讨会”顺利在北京举行,于是购买者顿时多如过江之鲫。被“故事”、名家鉴定、宣传图册包装的“赝品”已经占据了当今中国主流媒体的大幅版。隽永感人的故事,中国鉴定界、学术界泰山北斗们的题跋和权威的鉴定证书,使得接下来的拍卖过程顺理成章,拍卖纪录不断被“赝品”刷新。
鉴定家群体也是一大问题,他们掌握了艺术品真伪的话语权。中国惟一的政府鉴定机构是1983年成立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著名业内人士马未都这样说,“由于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的特殊身份,委员越来越多。文物鉴定委员几乎变成了一种社会荣誉,而不再是纯粹的专家身份。”一些鉴定家的不负责任使得原本应该作为行业基础的鉴定体系,几乎成了整个行业最混乱的环节。按理,在销售环节,鉴定专家是判定真伪的“法官”;在维权环节,鉴定专家的意见是买家挽回损失必不可少的证据。但近年数个丑闻下来,这个队伍,包括最顶级的泰山北斗,几近全军覆没。#p#分页标题#e#
“盛世收藏,乱世黄金”,现在是黄金也疯狂,收藏也疯狂,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有人认为,炒收藏利国利民:一者,炒收藏不比炒绿豆炒大蒜,无碍乎国计民生;二者,即便基于趋利目的,也能顺带让民众关心文化事业。在今天的中国,艺术品领域与金融市场领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因为投资者的巨大需求,突然间架起了无数的桥梁。可惜,大多数的桥梁不是通向艺术品世界,这是我们社会发展的这一阶段的悲哀。
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南宋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的苦心告诫,在今天恐怕是少有人听的。
华尔街也有句古老的格言,贪婪和恐惧这两种力量推动着市场。CPI裹挟着一切往上涨,求“增值”,这个字眼已成为人心所向。风险低于炒股,而预期回报绝对高于其他投资方式,这是不少热衷于文物收藏的爱好者的共识。这几年人们的经济条件宽裕了,投资文物收藏的人多起来了,市价被一再抬高,相反真品却越来越少,不过文物收藏仍然是最理想的一种投资方式,即使收藏者买的十件里面有九件是假的,那剩下的一件也绝对能赚回本钱。很多民众这样认为。2010年开始,拥有一副强劲、粗陋胃口的资本、热钱,大规模地涌入文物艺术品市场,尤其盯上了历史悠久、规则不完善的中国书画。再次强化了市场“轻真伪、重流通”的趋势。在2011年春拍期间引起争议的拍品,几乎全部顺利成交。
收藏品的三大价值,是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而过分夸大经济价值的社会取向,一方面淹没了收藏品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收藏市场上的恶性炒作,最终受伤害的是收藏界自己。全民搞收藏,当然是文化复兴和经济活跃的好兆头,但是收藏变相为投机就值得警惕了。因其本质上是场蔓延全民的资本恐慌,既吹大了资本泡沫,也加高了文化虚火。不过,我们依然期待,在这场资本狂欢中能沉淀下来一批真正“不第情好寄之,直性命徇之”的收藏家,这才是中国收藏市场的长久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