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居巢 春兰 54cm×17.5cm 1853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晚清广东画家居巢和居廉合称“二居”,在广东绘画史上享有盛名,在全国画坛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创作以花鸟、草虫为主,兼及山水和人物,常表现岭南风物,题材丰富、色彩明丽、画风灵秀,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形成“居派”艺术。“居派”是由居巢创立,由居廉继承、完善和发展,在流派纷呈的清代画坛上独树一帜,对岭南画坛影响深远,成为清代乃至近代中国花鸟画的杰出代表。
一 生平与师承
居巢(一八一一—一八六五),字士杰,号梅生、今夕庵主等。居廉(一八二八—一九零四),字士刚,号古泉、隔山老人等。他们是堂兄弟,原籍江苏扬州,先祖入粤,落籍广东番禺隔山(今属广州)。居家世代书香,以诗、书、礼、教为重。因家学渊源,居巢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一位具有全面文化素养的文人画家。居廉则不同,他早年失学,得不到应有的文化教育,仅由居巢教授其学画。
居廉失学对其一生影响巨大。关于他失学的原因,一般认为是他早年丧父所致。但据其学生高剑父所言:“师弱冠失怙,依从兄巢(号梅生)以居”,则居廉“失怙”(即丧父)是在其“弱冠”(即二十岁)之年,已超过其受教育的阶段,故其失学应该与丧父无关。实际上,原因在于居父对家庭缺乏担当,对子女疏于教养,致使居廉得不到应有的教育,文化素养有所欠缺,从而导致此后“二居”身份的不同—学术界普遍认为,居巢是一位文人画家,而居廉只不过是一位职业画家。居廉题画时常写错别字,如黄般若云:“过去曾见古泉录古人诗或录梅生诗词于自己的画上,很多错误,很多别字,故梅生常警告古泉不必多题字,这是藏拙之道,古泉早年题字,往往犯此毛病,晚年已极力避免了。”究其原委,实缘于此。
自从居廉跟随居巢学画之后,“二居”的人生经历就彼此息息相关了。而他们人生经历的相似性,对他们艺术风格的相似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他们的人生经历并不复杂,除了早年先后客居广西和广东东莞之外,其余时间基本上在故乡番禺度过。客居广西和东莞的时间虽然不算很长,但对他们艺术风格的形成却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居”客居广西和东莞的经历,与他们和张敬修(一八二三—一八六四) 、张嘉谟(一八二九—一八八七)叔侄等东莞张氏家族成员的交往密切相关。“二张”雅好书画,是东莞的名门望族。早在一八四五年以前,“二居”就已与张敬修结为画友。一八四八年,时张敬修在广西任职,聘请居巢前往任幕僚(文书),居巢遂携居廉同往。“二居”游历于广西漓江一带,饱览各地胜景,所作尤得江山之助。一八五六年,“二居”随张敬修返回广东。在东莞,张敬修筑有可园,张嘉谟则筑有道生园。“二张”派人搜罗各种花、鸟、虫、鱼在园中种植饲养,招纳“二居”供养于园中写生作画。这里自然环境优雅,物质条件丰厚,人文气氛浓郁,为“二居”营造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创作条件,对他们艺术的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期间,他们流连胜景,切磋交流,留下了绚丽的画卷,其中不少成为张氏家族的藏品。
一八六四年张敬修去世后,“二居”离开东莞,回到故乡番禺隔山十香园。不久居巢病逝,居廉成为居派的“掌门人”。从此居廉一直在十香园中居住及授徒,一般是上午作画,下午教学。经过长期的历练,居廉在艺术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声誉日隆。由于求画者众多,出现一些应酬之作也在所难免。#p#分页标题#e#
此时居廉虽不时仍往返于番禺与东莞之间,但已极少远游。十香园成了居廉最后的人生驿站,直至终老于此。
清 居巢 荔熟蝉鸣 23.8cm×24cm
1847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关于“二居”师承的问题,从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来看,两人均非专事一师。居廉生徒好友众多,在他们的著述中对“二居”的艺术传承时有涉及。如高剑父谈到:
“先师居古泉先生(廉)的画法,早岁师乃兄梅生先生(巢)。梅生作风远宗崇嗣,近仿南田,而造成其独特的风格。吾师画学肇基于此,可见渊源有自了。”
“(居廉)初由师伯梅生授南田法,参以孟丽堂、宋藕堂(“堂”应为“塘”之误—引者注)写生法,更自出机杼……”
南田即恽寿平(一六三三—一六九零),乃清初花鸟画一代宗师,尤以没骨画法见长。孟丽堂即孟觐乙(生卒年不详),宋藕塘即宋光宝(生卒年不详)。孟、宋二人均取法恽寿平的笔意,尤其是宋光宝更发挥了恽寿平的没骨画法。按照高剑父的说法,居巢绘画乃源自徐崇嗣和恽寿平,居廉绘画则源自居巢、孟觐乙和宋光宝。
不少人对高剑父所说的“参以孟丽堂、宋藕塘写生法”理解有误,以为指的是居巢,其实是说居廉吸取了孟、宋的画法。那么,居巢是否受过孟、宋的影响呢?据记载,居巢“尝与汉军陈良玉入广西张德甫按察军幕,得晤宋藕塘先生于环碧园,相与讨论六法,所作益进”。张德甫即张敬修,环碧园乃江西画家李秉绶筑于广西桂林的园邸,孟、宋二人曾在此寓居作画,而李秉绶也收藏了不少孟、宋的作品。
由此可见,居巢曾结识宋光宝并受其影响。不过,“二居”何时结识孟、宋,甚至“二居”是否曾经结识孟、宋,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不管如何,“二居”在环碧园观摩了包括孟、宋真迹在内的李秉绶藏画,却是有可能的。当时孟、宋二人受李秉绶之聘在两广地区传艺,声誉甚隆,两广画人趋之若鹜。流风所被,“二居”也在所难免。通过耳濡目染,“二居”在环碧园接受了孟、宋画风的熏陶是顺理成章的事。
高剑父还对居廉仿孟、宋画风作了这样的解释:“师不喜临摹古画,不是不能仿古,但因为要求自我表现的满足故也。可是有时间仿宋藕塘、孟丽堂两家,亦得其神似,而仍有自我者在(所谓古泉仿之为古泉)也。有时兼宋、孟二法为一家,即意在藕塘、丽堂之间,尝自镌一章曰‘宋孟之间」。”其实,“二居”是否曾与孟、宋结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画风是否受过孟、宋的影响。从“二居”的作品来看,其画风受孟、宋影响是可以肯定的。更重要的是,“二居”通过孟、宋的作品而继承了恽寿平的没骨画法,在此基础上再创新风,从而开辟出一片自己的新天地。
由此可见,从恽寿平到孟、宋再到“二居”,构成了清代花鸟画传承的一条重要线索。
二 题材与内容
“二居”注重“师造化”,所作以写生为基础,以写实为主旨,多取材于客观自然,尤其善于描绘岭南风物,开创性地以岭南大地上种类繁多的乡土物产作为表现对象。
作为土生土长的岭南人,在“二居”的一生中,除了早年在同属于岭南地区的广西漓江、桂林一带以及广东东莞客居过一段较长的时间以外,基本上都是在家乡广东番禺隔山度过的。
漓江一带是著名的风景区,桂林更有“山水甲天下”之誉,风光旖旎,有口皆碑。两广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常绿,土地肥沃,河网密集、物产富饶,盛产各种岭南蔬果、花草树木、珍禽异兽、水族昆虫,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所有这一切,均为“二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滋养、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p#分页标题#e#
客居广西期间,“二居”饱览各地胜景,尤其是漓江山水的滋养熏陶,使得他们的作品普遍带有一种清新秀丽的气息,尽管目前所能见到的“二居”作品中并无一件是描绘漓江山水的。
回到广东之后,“二居”先后居于东莞可园、道生园和番禺十香园中。这些私家园邸中花繁叶盛,鸟飞鱼跃,堪称岭南花鸟虫鱼的“小观园”。园外更有广阔的田地,可供发掘的绘画素材无穷无尽。“二居”在园内园外日夕与花鸟草虫为伴,或观察,或写生,留下的作品不计其数。这些作品的创作灵感,大都来自栖居地优雅的胜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