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作品拍卖价动辄过千万元
随着国内外各大拍卖行的秋拍相继开槌,中国艺术品以其强劲的势头再次引起业界的关注。除了传统的古画外,近现代画家中的张大千、吴冠中等人的作品也大受追捧,成交价不断刷新纪录。而随着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以1.6亿港币的天价成交,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也宣告正式进入世界一流艺术品的角逐之列。
和西方的艺术家相比,中国的当代艺术产业发展无疑滞后,然而在强劲的市场支撑下,中国艺术品呈现出爆发式的上升势头。是资本的推波助澜,还是画商的蓄意炒作?
随着近年来中国内地富裕阶层和中产阶层的崛起,在艺术品收藏和对艺术教育的需求方面,将出现一块巨大的市场“处女地”。苏富比艺术学院中国当代艺术讲师何凯特博士表示,“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伟大的文化传统,艺术品收藏本身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这样的渴望一旦被重新唤醒,将产生巨大的市场波及力,甚至出现人人争相拥有艺术品的情况”。
全球恶炒中国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品在市场上抬头是“非典”结束后的2003年。2006年3月31日,纽约苏富比首场“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会推出中国、日本、韩国艺术家246件拍品,成交额1323万美元,成交率89%。其中,中国艺术家的《血缘:同志第一百二十号》在纽约苏富比拍得98万美元,当时合900多万元人民币。紧接着,在4月8日香港苏富比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专场”上,133件中国当代艺术品仅3件流拍,成交额更是达到了1.3亿多港元,逾88%的拍品以高于估价的价格成交。由此拉开了遍及全球的恶炒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序幕,使近年来被包装炒作的几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价位一路飙升,更有甚者有些作品的价位已逼近公认的西方绘画大师莫奈、毕加索的价位。
据报道,2007年在全球35位艺术作品拍卖价格达七位数的艺术家中,中国占了15位,而过去七年,中国艺术家作品的价格上涨了八倍,中国首次取代法国,在艺术品销售市场上仅次于纽约、伦敦名列第三。火爆的市场导致大量的国际画廊到中国来开办分支机构,甚至有国际著名画廊直接同中国艺术家签约,相当于好莱坞直接把中国影星运作到国际市场上。艺术市场上,“中国大片”(中国当代艺术品)大有“独占鳌头”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