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千奇百怪的影像,大家都没有说看不懂,怎么自己老祖宗的梅兰竹菊和山水就看不懂了呢?我指的正是这种感受力的失落。
我们处的这个时代,视觉表达有很多可能性,我们把这个时代称为图像时代。同时又很遗憾,因为我们已经不可能像古人那样长时间地凝视山水,并用心灵接近山水了,这个时代的视觉感受力正在出现问题。
问题不在于图像太少,而在于图像太多。每天数以亿万计的图像出现在我们身边,这些图像把我们变成了消费和生命的碎片。这些新的媒体,或者称之为电子数字图像技术,不断地制造奇观,打开了视野,但同时也改变了人和生活本身的关系。
另一方面,在今天的大众媒体里,仿像现象无所不在。所谓仿像,是指那种没有原创的图像,今天这种图像太多了,原作者是谁不知道。没有原创的复制成了身边的汪洋大海,我们看到了太多复制的奇观,但真正的事物在哪里?
去年,有很多年轻人对浙江美术馆新春的展览提意见,他们觉得国画看不懂,老祖宗的梅兰竹菊看不懂,黄宾虹的山水也看不懂,他们要求有导游。中国人引为骄傲的绘画,年轻一代看不懂了。
上海世博会千奇百怪的影像,大家都没有说看不懂,怎么自己老祖宗的梅兰竹菊和山水就看不懂了呢?我指的正是这种感受力的失落。
面对这样的现象,绘画是一剂良药,能够重新激活、唤醒感受力。画一个东西,一定要面对这个东西来画,这种人和世界同在的共构的方式,是绘画的本质。
中国人讲象,现象的象,大象无形的象,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命题,象是什么?象既不是那个客观对象,也不纯然是我们内心的东西,象是对象和心灵的中介。我们通过象去把握对象,通过象去把内心感受表达出来,所以中国人是以象为中介来本质地、整体地把握事物的整体。
中国人画竹子的历史已经有两千多年,要画好竹子,不能居无竹,“有嘉生之美竹,挺纯枝于自然,含虚中以象道,体圆质以仪天。”(东晋江逌《竹赋》)
中国人画画的时候胸有成竹,胸有成竹并不是他胸中有现成的竹子,是说他胸中有一片成熟的竹园。他拿起笔来,要找竹子可以画的地方,等找到了,他奋笔直追。画竹子的时候他与竹子同在,画竹子的时候他变成了竹子,如此这般的生长。这是中国人讲的绘画,对今天体会视觉现象,把握图像的内在十分有帮助。
今天苹果公司的Logo成了全球生活最活跃的图像,或者说意象,苹果的意象后面有一个令人吃惊的生命存在;英国科学家图灵是同性恋者,在他那个时代同性恋是有罪的,被逼着治疗,他不堪忍受折磨,吃了泡过氰化钾的苹果而自杀。这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图像,后来被图灵的粉丝乔布斯做成了遍布世界的品牌标志。今天用苹果的时候谁还会想到这个悲伤的、用生命来抵抗的故事呢?这个标志本身就是这个时代图像浅表化最有说服力的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