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狡黠如商人。比如,房地产开发商看到一线城市市场饱和,就转战二三线城市。那么,当艺术品市场遇冷,虎不虎有人也将目光调整方向?日前,北京匡时拍卖公司副总谢晓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有不少的收藏者从前些年的追逐大名头、“硬通货”,转向那些艺术水准并没有太大差异、只是名气稍弱的二三线名家。正是因为这个收藏思路的转换直接导致了市场的某些变化。
1、古画:
中国古代书画一向是艺术品收藏里的“钻石地段”,好的古画必然能卖出大价钱。但谢晓东认为,古代书画可流通的数量太少,藏家群体都非常成熟,基本只进不出,价格低的好货越来越那找了。但是,进入古画收藏的人却是越来越多,需求量要怎么满足呢?目前一个好的办法就是——考虑专题性收藏。
比如在清代书画里避开非常热门的“四王”、“八怪”,转而专门收藏清宫大臣书画,。要知道,清朝大臣里不乏文人学者、文化精英,但此前市场对他们的艺术品的认识不够,所以难以引人注目。比如蒋廷锡、钱杜等,本身就在美术史上有一定地位,目前价格相比“四王”、“八怪”来说也不高,相对容易得手。
还有明末清初的文人思想家,前阵子,一件晚明四大家之一邢侗的临王羲之《儿女帖》扇面,就拍出了103万元,一件《奇石图》扇面拍出92万元。这在前几年都是大名家的价格了。
在此,谢晓东提醒广大普通藏家换个思路,古代书画里一线名家的价格普遍太高,且精品稀缺,扔个1000万也只能买到普通作品,但同样这点钱,却肯定可以买到二三线名家的精品代表作,何乐不为呢?
2、近现代书画:
在前期市场最为火爆的中国近现代书画板块里,一线名家的价格明显出现了走不动的趋势,但即使这两年有所回落,绝对数仍是高高在上,看不出未来还有多少空间。
与齐白石、张大千等一线大名家在历史上齐名、如今却只能屈居二三线的名家当中,仍可见不少价值有待挖掘的人。比如张大千最为佩服吴湖帆、溥儒和谢稚柳。民国时期,吴湖帆、溥儒的社会地位高过张大千,市场价位也至少是旗鼓相当的,未来资本会不会就此主动纠偏呢?
金陵画派也一样,地位排第一的傅抱石同紧随其后的其他名家相比,市场单价高出好几倍。同为金陵画派中人,钱松岩、亚明、宋文治等名家的精品近年来价位也开始上升。既然傅抱石精品难觅,价位又高,人们自然会到同一时代的二三线名家里去寻找商机。
#p#副标题#e#
3、二三线:
现在对于人们眼中所谓的“二三线名家”,主要还是因为大家的认识不够理性,总认为二三线名家的艺术水平和成就低于一线大名家,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
从美术史上看,但凡成为教科书必录的一线大名家,都有一些基本规律,大体包括:师承来源、加盟社团、营销推手、社会声望、艺术变革、权贵交往等。
根据这个原理,那些艺术成就并不差,甚至比一线大师还高的名家,只是因为在营销、推手、交游、社团、传承等非艺术水准方面相对弱一些,其价值没有被全然彰显,存在程度不一的价值低估。因此,转战二三线名家,就有了坚实的依据。
4.纠偏:
除此之外,谢晓东还提供一个新的的思路,借此藏友可以借此发现一些大的板块是否被整体低估。比如,古代书法的价格,目前远远比不过同一位作者的绘画价格。比如明代吴门大家沈周、文征明,他们的画,轻轻松松能拍过千万元的不少,而他们的书法,能过千万的极为罕见。但是在古代,一向是书法地位高于绘画,中国人的整体书法欣赏水平也远远高过绘画。这就是一个整体需要纠偏的认识,一旦纠偏成功,里面蕴含着多少商机?同理,还有对中国当代水墨等板块的认识纠偏,其中都会告诉我们一些难以言说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