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期的纸币
日本早在德川幕府时代就发行了纸币,越前国福井藩于宽文元年(1661年)即发行了名为“藩札”的纸币。政府发行的纸币是明治元年五月发行的“太政官札”和“民部省札”。早期的日本纸币是直竖型的黑色手工印制。1873年以后的纸币改为横式彩色机印。
1910年前纸币上的连号为大写数字,1910年后改为阿拉伯数字。
1948年以前纸币上的发行机构名称从右至左排列,1948年后改为从左至右排列。各时期的面额也有区别。1871年5月10日是日圆的诞生日。
2.日元的票面特征
(l)基本特征。
日元纸币正面全部使用汉字,排列顺序是从左至右,中间上方或左上方印有“日本银行券”汉字隶书印刷.下方的面值大写隶书大号字体,面值字下方为“日本银行”四个小号隶书字样。背面中间上方为拉丁文拼音的“日本银行(NIPPONCINKO)”四字,货币单位名称“YEN”字样,发行单位使用印章印刷(正面为“总裁”篆体圆形红色印章,背面为“发行局长”篆体圆形红色印章),票面无发行日期。
(2)主景图案:
①新版日元(1984年11月1日以后发行)。1000元正面主景为小说家夏目漱石头像,背面主景为雌雄两只仙鹤,分列椭圆形开窗两侧,中间水印为夏目漱石头像。5000元正面主景为教育部新渡户稻造头像,背面主景为富士山,水印为新渡户稻造肖像。10000元正面主景为哲学家、教育家福泽谕吉头像,背面中间圆形开窗两侧为雌雄两只难(左立右卧),水印为福泽谕吉肖像。
②旧版日元(2984年11月l日前版,仍流通)。500元(1969年发行)正面主景为岩仓具视头像,背面主景为富士山,水印为双长条。1000元(1963年发行)正面主景为伊滕博文头像,背面主景为日本银行总行大楼,水印为伊滕博文肖像。5000元(1 957年发行)正面主景为圣德太子像,背面主景为日本银行总行大楼,水印是圣德太子像。10000元(1958年发行)正面主景是圣德太子像.背面主景为圆形开窗两侧虚构的鸟,水印为梦殿。
3.日元的防伪特征
(l)正面凹印人像套印在浅色底纹上,自然清楚,三种新钞票面纸张均为淡黄色,网状底纹因不同弯曲的线条构成不同的图案;水印呈黑白色,层次分明。
(2)黑色凹印油墨为磁性防伪油墨,印刷的油墨采用防复印油墨。日本大藏省(财政部)近年来开发的磁性油墨,含多种微量元素,如面值1万日元的纸钞在其左上角6.25平方厘米的部位处,就会有14种元素,其中带磁性的金属是氧化铁、钻和镍。氧化铁的含量较高,集中于“10000”数字上及周围黑色图案中。据说,氧化铁是四氧化三铁,原因是其颜色近似纸币上黑处的颜色,它的磁性强度比地磁要高1个数量等级。由于这些油墨印刷使用部位是保密的,只有使用仪器检测才能分辨,故其防伪性能极高。
(3)大写面值数字笔划是由细砂纹构成的。
(4)日本财政部计划在今年采用对紫外线起反应的特殊油墨,使用新开发研制的磁性防伪油墨,采用缩微防伪标记.将微型文字植入纸中,结合检测激光的反射光技术,进一步提高纸币印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