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5日,电影版的《丁丁历险记》在中国上映了,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当年翻看小人书的记忆?电影版丁丁的故事取自于《独角兽号的秘密》,不过,我当年读到的第一本、也是印象最为深刻的丁丁却是《黑岛》,一个有着金刚式大猩猩的苏格兰古堡里发生的伪钞制造案件。
《黑岛》成书于1937年,是整个系列的第7部作品。收藏世界纸币的朋友,如果细心一点,可能会注意到书中伪钞集团伪造的纸币图样,它们一共有5张:100法郎、5英镑、1000比利时法郎、100荷兰盾和100德国马克,都是1960年代前后的版本。那么,埃尔热在1937年画《黑岛》的时候,怎么能想到30年后的纸币样子呢?
事实上,这正是作者细心认真之处的体现。由于广受欢迎,《丁丁历险记》曾多次再版,1937年版的《黑岛》里,伪钞集团假造的是早期1英镑的纸币,而到1966年第三次再版时,作者不仅重新绘制了汽车、飞机等图形,将它们“升级”为更新的款式,就连所伪造的纸币这一细节也考虑到了。
埃尔热在1937年创作《黑岛》时,是有其现实影射意义的。当时,纳粹德国扩张的威胁,令欧洲上空战云密布。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爆发,但各国已在私下里开始了暗暗的较量。旨在摧毁敌国经济的伪钞战便是战争的前奏。《黑岛》里的伪钞集团头目米勒(Müller)博士,其实是一个德国间谍(这个姓氏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姓氏)。他在现实中对应的真实人物叫做乔治·贝尔(Georg Bell),两人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德国人,他们都住在苏格兰(《黑岛》的故事就发生在苏格兰),他们都制造伪钞(贝尔在二战前曾帮助纳粹冲锋队领袖罗姆制造针对苏联的假卢布)。
显然,埃尔热在《黑岛》里设计这么一个角色策划伪钞阴谋,是假想纳粹将利用伪钞来攻击英国经济——当时这一切尚未发生,而就在几年之后,《黑岛》的预言成真。“伯纳德行动”,史上最著名的伪钞制造计划开始了,纳粹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使用犹太技师为其制造即可乱真的英镑,并将其投入英国市场,试图引起金融混乱(关于这一事件的电影《伪钞制造者》,曾于2008年获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不过,等到1966年再版《黑岛》时,背景时间被改为1960年代,伪造的纸币也更新为1960年代版,整个故事成了一个纯粹的罪案片,政治指向性被淡化,所以读者们也就很难觉察出当年的《黑岛》伪钞案的影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