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最近在币友处见到一种“富字”银币,但其实与其称其为“币”不如称其为“饼”。这种银饼,其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人在越南的河内所制,作为向印度支那半岛山区土着购买鸦片之用。这种外观不起眼的鸦片贸易银元,一两币有“富”字及“鹿头”两式(如图),可细分为四式,半两币只有“富”字一种两式,共六版式。其中富字币在重量、尺寸上有别。鹿头则分大小,而其中以大鹿头最为少见。在先后顺序上,一般以鹿头币面文字“正银一两”的语法是自“一两正银”修正,认为其为后来所制。法国东方钱币专家蒂埃里曾先后撰文说明富字银币是在1943年于河内由法国人梅西埃绘图制造。
当时该地区系法国维琪政府管辖,鸦片实施公卖,所得占其岁入的四分之一。以往商人多半用法国所出的安南贸易银元支付,但其1元主币到1928年后不再生产,银币来源日益减少,“二战”的爆发更使其后续供给中断。而内陆土着又拒收纸币或其他非银质货币,故殖民地政府在河内新设造币厂,将搜罗来的各类银器熔化制成钱币形状的银饼,供鸦片贩子用来交易。
这些少数民族随即将其熔化,打造成当地人喜爱的银饰或铸成银条储藏。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赴当地采访时,他们依然保留这种习俗。
#p#副标题#e#
后日本投降,印支半岛北部由当时云南省主席卢汉的部队接收。在托管期间,这支名声狼藉的驻军“没收”了大批当地财富,其中自然包括许多鸦片与银元。1946年撤离时,把这些东西都携回了云南。尔后国共激战,经费未能足额拨交各省,这些战利品就被滇省当局出售或当军晌发放,部分亦随民众避难而外流,香港钱肆是最先出现富字银币的地方。
于是,钱商与藏家便假设这种“银币”产于云南,并将其上文字误以为缅甸文。在《世界钱币目录》中,它们被归类在“中国一云南”栏内。后因有争议一度被删除,后又置于老挝名下,现已改列法属印度栏中,可谓验明正身。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